「打出來」的孩子與「嬌生慣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對比完你就明白了

SnYek| 2018-02-24| 檢舉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獨生子女更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摔了,見不得孩子半點啼哭與喊叫,不是父母心疼就是爺爺奶奶護著。

而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大多陷入了打罵和寵溺兩種過於極端的方式。殊不知,打罵孩子和嬌生慣養孩子,都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雖然表現不同,但卻殊途同歸。那麼究竟這兩種教育方式之下的孩子有何不同呢?

一、打出來的孩子會怎麼樣?

1、脾氣壞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總是耐不住性子,長期處在一種焦慮中。不是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怕孩子不優秀不成材,盲目對比盲目的憂慮。

看到孩子淘氣、做錯事不順心就會罵他,甚至還會動手打孩子,對於教導和幫助孩子修正毫無耐心。殊不知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很容易繼承父母的壞脾氣,用同樣暴力的方式對待他人,這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毫無益處。

2、性格內向

打出來的孩子性格一般都很內向,很自卑,沒有認同感和歸屬感。由於經常受到父母的打罵,性格比較沉悶,但一旦有一個爆發點出來後,就會很難滅火。

3、叛逆固執

在家庭的高壓環境氛圍中,打罵孩子不僅損害孩子的自尊心,還讓孩子變得愛撒謊、固執反叛,喜歡與人敵對。而逆反,就是孩子無聲反抗的一種方式。

二、嬌生慣養的孩子會怎樣?

1、自私驕傲

都說:「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的性格如何,學齡前(3-6歲)基本上都形成了。

父母過分溺愛孩子,捨不得責駡管教孩子,孩子變得自私自利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因為孩子知道,無論什麼要求爸爸媽媽都會滿足,所以在孩子的眼裡只有自己,沒有他人。

2、獨立性差

過於嬌生慣養的孩子就像溫室裡面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

就像一隻雛鷹,每次都把吃的送到嘴邊,它永遠都學不會飛。

試想,凡事都喜歡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的孩子,如何能獨立呢?

3、不懂得感恩

一旦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孩子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得的,不會心存感恩,更不會去對他人表示感謝。

不懂得感恩的人,很難融入集體和團隊,何求感恩父母,回報社會呢?

小結:所以,打罵和嬌慣孩子的方式,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

因為在兩者之間,有一個廣闊的地帶,就是「理性育兒」,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健全地成長!

學會傾聽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獨立的想法,放下姿態與孩子多溝通,重引導、多鼓勵,言傳身教才是父母最應該做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494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