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咬嘴唇」的壞習慣,別輕易忽視,背後原因家長一定要知道!

SnYek| 2018-02-15| 檢舉

許多孩子都曾做過這件事,咬/吸嘴唇(特別是下嘴唇)、舔嘴唇、拔/咬嘴唇皮……等,看起來不是甚麼問題,可是這些小人們卻可以弄到唇裂流血還繼續這種壞習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咬嘴唇成因:

1.吮吸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處於口腔期的孩子,常常通過咬玩具、咬衣服、吃手指等小動作來滿足自己的探索慾望,如果這時媽媽強制性地阻止寶寶這些行為,寶寶就有可能通過咬嘴唇的方式,來替代前面幾種行為。

2.沒有安全感

大多數寶寶經常性地咬嘴唇,都是由於安全感不足。

3.無聊、寂寞,找事幹

也有不少寶寶,由於感到無聊、缺少陪伴,會通過咬嘴唇的下意識行為,來尋求慰藉。如果未能及時克服,它不但會使唇齒變形、導致牙齒排列紊亂影響美觀,而且還會影響牙齒的咀嚼功能。而且形成一個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4.惡性循環的壞習慣,讓嘴唇愈舔愈乾

最常見的兇手就是口水,我們的嘴唇只是一層薄薄的黏膜,不但沒有皮脂腺分布,無法分泌油脂滋潤,更沒有毛髮生長,無法抵擋外界的刺激。一旦溫度稍微轉涼、變乾燥、體內水分不足,就很容易出現乾燥、脫皮,產生乾裂的問題。

這時我們總習慣用舌頭舔一下嘴唇,讓嘴唇比較濕潤些,但這其實只會讓問題更糟糕!舔嘴唇只會加速唇部的水分蒸發,且口水中的酵素會溶解嘴唇的角質層,愈舔只會愈乾燥,另外也會導致細菌沾在嘴唇上,導致發炎,更容易乾燥裂開。就這樣,乾了就舔,舔了就更乾,無限惡性循環下去……

5.紫外線不只傷皮膚,還帶走嘴唇水分

第二大兇手就是紫外線,你以為太陽不大就沒事嗎?錯!就算你站在樹蔭下,沒有受到陽光直接照射,紫外線也會從水、草、路面……等等反射到你的皮膚。這是因為光線散射與折射的原理,不論晴天、陰天、雨天、室內、室外,紫外線是無所不在的。

紫外線會讓嘴唇變乾,下嘴唇又比上嘴唇容易,乾了就有不適的感覺,孩子可能就會去摸、拔、咬、吸……,壞習慣又出現。

還有許多可能會造成孩子嘴唇乾裂的原因,如感染、藥物、不良的護唇膏……等,另外維生素B2、B6缺乏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甚至還會造成嘴唇周圍皮膚乾裂。易過敏鼻塞的孩子,也可能因常用嘴巴呼吸而造成嘴唇乾裂。

咬嘴唇的三大壞處:

有這麼嚴重嗎?不說你不知道,孩子有這些壞習慣,不是僅不好看、易乾裂流血而已,常咬嘴唇上的皮,還有可能導致嚴重感染出現;長期咬嘴唇,咬的那排牙齒也容易產生暴牙,甚至久了也會有下頷關節運動不良的風險。

解決孩子唇部問題的有效方法:

1、做好唇部護理

避免日曬、乾冷風,長時間外出可以塗SPF15的護唇膏,變天時戴上口罩,保持濕度和溫度。確保每日的攝水量是足夠的,參考每日攝水量建議。

2、讓牙醫來告訴孩子,不能咬嘴唇

如果大人跟孩子說:「寶寶不要咬嘴唇!」孩子極可能會把你的話當做耳邊風,甚至越咬越歡,尤其是缺乏足夠關注的孩子,常常喜歡通過一些叛逆的小行為來引起大人的關注。這時不妨帶孩子去看看牙醫,讓醫生來告訴他「不可以咬嘴唇。」孩子通常會比較怕醫生,醫生的話對孩子更有權威性,說出的話往往比家長的更有力量。

3、讓嘴巴忙起來,滿足咬的需求

這個階段的寶寶一般都長了不少牙,媽媽可以給寶寶提供更多的小零食,如小麵包、水果片、小點心、餅乾等,滿足孩子的口腔活動需求。嘴巴忙起來了,孩子咬嘴唇的動作也會減少。

4、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出現咬嘴唇的動作時,爸爸媽媽也可以通過吆喝孩子過來玩遊戲、向孩子提問、讓孩子說話等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給「機會」孩子咬嘴唇。

5、外出短期旅遊或到親友家小住

有條件的家長,還可以來個家庭的短途小旅行,或者到親友家小住一段時間,生活的環境改變了,孩子的注意力會集中在如何適應新環境上面,也利於孩子改掉一些舊的壞習慣。

6、不要總關注孩子的這個小動作 看到孩子出現咬嘴唇的動作,有些媽媽會很緊張,立刻向寶寶發出「不許咬嘴唇」的指令,但這樣做通常只會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倒不如通過其他方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不要在口頭上和寶寶提「咬嘴唇」這件事。

7、多親親孩子,抱抱孩子

說到底,孩子會經常性地出現咬嘴唇的動作,多半是因內心沒有安全感導致的。如果大人經常嚇唬孩子,不告訴孩子就悄悄走開,或者在孩子哭的時候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寶寶就會出現咬嘴唇、摳指甲、咬手指等無意識的動作。

平時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寶寶安全感的建立,多親親孩子,抱抱孩子,不要嚇唬或恐嚇孩子。孩子內心沒有焦慮感,自然就不會出現這些下意識的小動作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398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