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健康嗎?常常是新手爸媽們最關心的事情。
當醫生為寶寶做健康檢查時,全家都會全神貫注地看著、聽著,直到醫生說一切正常時,才緩緩地舒了口氣露出微笑。可是醫生、護士也不是一直陪伴在寶寶的身旁,那麼父母自己是否也可以學會對寶寶做一些簡單的健康檢查和護理呢?
醫生從頭到腳盤點寶寶的「身體語言」,跟我們講了七個奧秘,如果寶寶有以下這些問題,家長可以根據文章提示,正確處理,讓寶寶健康成長。
奧秘一 寶寶"枕禿"並不一定是缺鈣,多是"蹭"出來的
不少寶寶的頭髮生長緩慢,甚至不長頭髮,有些寶寶頭髮稀硫,又少又軟,還有的寶寶的後腦勺骨頭突出的地方甚至掉了一圈頭髮(枕禿)。
一直以來,寶寶只要出現枕禿,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缺鈣了,這似乎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於是,家長看到寶寶枕禿了,就趕緊給他補鈣,可是,補了半天也不見有效果。怎麼會這樣呢?
其實,寶寶枕禿本來就跟缺鈣沒有必然關係,很大可能是「蹭」出來的。
小寶寶還不會坐和站,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床上,小腦袋經常要跟枕頭、床單接觸。而且,小寶寶還不會翻身,當外界聲音或者圖像吸引他,想要追尋的時候,就要來回轉頭。這樣,寶寶的小腦袋反復地來回蹭,頭枕部的頭髮就容易被磨掉。
奧秘二 寶寶囟門並非老虎屁股摸不得
寶寶的頭頂上,有一塊柔軟的沒有骨頭覆蓋,看上去還一跳一跳的地方,這就是囟門。
囟門可以洗,但動作一定要輕柔,並且注意不要用手指抓撓。給寶寶洗頭的時候要用溫水,水不能過熱;還要注意用刺激性小的中性香皂。前囟門顱骨結構很弱,只有一層皮膚和腦膜,投有骨片保護,不能用力重壓,更要避免撞擊。
此外,還要定期為寶寶量頭圍,並要注意觀察寶寶囟門的變化,如果發現異常應及時檢查和處理。平時多帶寶寶曬太陽,適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檢測體內微量元素情況。
奧秘三 「小痘痘」千萬別擠
有的小寶寶出生幾天後會在前額、面頰、鼻尖頭等處出現一些針頭大小、黃白色的小顆粒。這種「小痘痘」是因為皮脂堆積而形成的,一般在寶寶出生後數周就會自然消失。
如果想使它早點消失的話, 爸爸媽媽可以在每天給寶寶洗操時幫寶寶精潔一下小臉蛋,但是清洗動作一定要輕柔,幹萬不要擠壓這些「痘痘」,更不要給寶寶挑破,那樣很有可能造成感染。
奧秘四 竟然有「馬牙」和「蝗螂嘴」
新生兒的牙齦和硬齶中線可見黃白色米粒大小顆粒,看上去很像剛長出來的小牙,這並不是真正的牙齒,而是平常說的「馬牙」。
寶寶出生後,口腔兩側頰部各有一個隆起的脂肪墊組織,使寶寶口腔前部的上下牙床不能接觸。這種現象通常叫做「蝗螂嘴」,是一種正常現象。螳螂嘴的存在時有助於口腔產生負壓幫助吸吮乳汁。
遇到以上情況,寶媽寶爸們不要慌張,只需觀察就可以,如果有特殊情況,及時到專業的口腔科進行就診,千萬不要迷信,用針或刀去挑,以免引起感染。
奧秘五 寶寶愛打呼嚕是病
不少寶寶睡覺時會打呼嚕,許多父母沒有予以重視,其實,打呼嚕是會影響寶寶發育的, 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打呼嚕會使寶寶長期缺氧、血壓升高,從而導致寶寶缺乏深度睡眠,引起促生長解分泌減少,不但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也會使寶寶的智力受到影響。
睡覺愛打呼嚕的寶寶一般會出現精神萎靡、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反應退鈍等現象象,這就是睡眠中嚴重缺氧導致腦部發育不足的結果,這時應及時就醫治療。
奧秘六 「小蛋蛋」去哪兒了?
有的媽媽在給寶寶洗操時會發現寶寶小陰囊中空空的,不像別的男寶寶那樣,能摸到圓滾滾的「小蛋蛋」。寶寶的「小蛋蛋''怎麼會不見了呢?
其實,這很有可能是寶寶患了「隱睪症」的緣故。但是媽媽們也不必太擔心,因為經過恢復,「小蛋蛋」還會回來的。
另外,父母在觀察寶寶明嚢裡有無睪丸時,應注意區分隱睪與假性隱睪。當陰囊受到寒冷的刺激,如用冰涼的手指觸摸時,提睪肌會把睪丸提起,使它離開陰囊,從而產生隱睪的假像。
奧秘七 人人都是天生的羅圈腿
兩條筆直的腿可不是生下來就有的。
寶寶小時候的腿形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完美,它們要經過「曲曲直直"的變化,最後才能變得直起來。
胎兒在子宮裡發育的時候,是四肢蜷縮著蹲著的,這種婆勢使寶寶的小腿發生變形,直到出生後還會向內翻著,一副天生「羅圈腿''的可憐樣。等寶寶長到兩三歲,又會出現相反的同題:「羅圈腿」寶寶變成了「x」形腿寶寶。但是,隨著寶寶的不斷長大,雙腿也會越長越直。到了學齡前後,寶寶的小腿就可以顯得比較直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361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