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從出生起就是在父母的「精雕細養」下長大的,幼年時期的衣食住行無一不精。上最好的學習,請最優秀的輔導老師,吃著無公害的食物……
父母們為了孩子傾盡所有,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給了孩子最好的生活。
可往往現實是,你掏心掏肺的培養孩子,苦心孤詣的教育孩子,到頭來孩子卻認為你的付出是天經地義。甚至,孩子習慣了向父母索取,養成懶惰和不懂感恩的心理。
所以,在孩子孩子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時,一定要帶TA去這3個地方走一走,不僅增長見識,還能讓孩子深切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學會感恩,將來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
1、貧窮的農村
在看《變形記》的時候,我並不支持城市、農村孩子互換生活的做法,但是對於城市孩子到農村體驗生活的做法很是認同。
城市的孩子也許一輩子都沒有到過農村,即使現在的農村娃,也是生在富貴鄉中。無論童話故事中的小女孩因為貧窮而不得不在冬夜裡買火柴,是多麼催人淚下,然而孩子聽完了也不能理解「貧窮」的真正含義。
也許就在聽完《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天,孩子向你開口說鄰居家的小胖買了飛機模型,自己想要一個更大的坦克模型,超過小胖。你不答應,孩子就要哭鬧。孩子的安穩童年中,在周圍的影響下,只學會了攀比。
所以說,帶孩子到貧窮的山村去走一走,是多麼重要呀!可以讓孩子切身實地的感受山村裡的同齡孩子沒有玩具,沒有麥當勞,從小就早起幫父母幹活,晚上還承包了家務……
讓孩子親眼看到不同環境下,同齡孩子的不同生活條件,才能使孩子真正瞭解他是有多麼幸福,從而學會擔當、學會感恩。
2、圖書館
我知道,父母們會給孩子買很多書籍,名著、漫畫、作文……無一不落下。但即使如此,圖書館還是一個必須要去的地方。
因為在圖書館裡,孩子能夠認識更多的同齡人,交流到不同的關於「書」的內容見解,可以擴充思維,學會多角度看待、分析問題。同時,還能廣交朋友,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3、遠方
很多父母總是會擔心孩子出門會不方便、會遇到危險,所以孩子的童年都只能禁錮在一個地方渡過。甚至不少孩子,到上了大學那一天,才第一次出遠門。
孩子長期待在一個地方,會使得思維局限性變小,讓孩子誤以為世界就是自己生活所在的城市那麼大。
多帶孩子到處走走,無論是平凡鄉裡,還是名勝之地,不拘一格的地方能讓孩子瞭解不同的風土人情,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見識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並在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和目標,找到人生的方向而為之奮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335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