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的浠諾用手語「講述」了自己在2歲時因為用藥不當「一針致聾」的遭遇。
從那之後,那些讓她手舞足蹈,眉開眼笑的聲音漸漸地消失了。她再也不敢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兒,會因為聽不到聲音,說不出話而著急,會忍不住大發脾氣,會忍不住亂摔東西。
浠諾「說」:「是我氣哭了媽媽,但是媽媽卻和我說對不起。」
但是,我想要的不是媽媽的對不起啊。
我想要的是,能再開口說說話。
我想要的是,能再聽聽身邊的聲音。
這個令人心碎的視頻讓無數人淚崩,但是淚崩過後,由這個真實的讓人心疼的事件牽扯出來的兒童用藥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嚴峻。
我國每年有30000兒童會因用藥不當導致耳聾或聽力減退,而因用藥不當導致的肝腎損害等其他損傷更是「難以估計」!
因此,關注兒童用藥安全刻不容緩!
基於此,我們特意邀請育學園的藥房主任逄毅,幫大家講解一下關於兒童用藥安全的知識。
今冬流感突襲,無數的孩子經歷了高燒不退的過程,無數個家庭也經歷了艱辛的求醫歷程。而在這極其相似的經歷背後,是否又會有同樣的「小浠諾」出現呢?
因此,我希望就這個真實的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關於兒童安全用藥的知識,讓我們多瞭解一些知識,盡我們所能,不要讓悲劇上演了。
讓浠諾「一針致聾」的針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個「針」主要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以鏈黴素、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為主的這一類抗生素曾經一度因高效廉價而普遍應用在廣大的基層醫院,鄉村診所中。直至今日,在一些基層的小診所或衛生院中仍然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
這種抗生素主要是用於治療需氧革蘭陰性桿菌所致的嚴重感染,如腦膜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胃腸道感染、燒傷感染及骨關節感染等。而鏈黴素還有殺滅結核桿菌的作用,因此曾經非常廣泛的用於結核高發地區。
伴隨著這類抗生素的廣泛使用,隨之出現的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耳毒性。
用藥劑量越大,時間越長,這種不良反應發生率越高,而且導致永久失聰的可能性就越高。
除此之外,現在的研究還發現,如果孩子攜帶有「藥物性耳聾基因」,那麼更可能會對這類抗生素極其敏感,在極低劑量下都有可能導致耳聾,即「一針致聾」!
自從瞭解了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這種「可怕」的副作用後,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和家長在抗生素的使用上變得更加慎重,盡可能的不用或少用這種抗生素。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的家庭會選擇先做基因篩查,特別是母親已有聽力減退問題的家庭。這項篩查可以測試孩子是否攜帶這種特殊的「基因」, 目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規避「一針致聾」的風險。
只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才會致聾嗎?
當然不是。
有研究顯示,至今已有18類超過100種抗生素被證實對聽力有影響,可能導致聽力減退或損傷。
我給大家簡單列舉一些比較常見的,如下:
每一類抗生素導致耳鳴、聽力減退等問題的藥理不盡相同,有些抗生素導致的聽力減退是可逆的,有些則可造成聽力的永久性損害。
而抗生素的濫用是引發各種不良反應的高危因素。
在我國180餘萬的聾啞兒童中,藥物引起的耳聾占60%,這60%中抗生素就占了很高的比例。儘管這其中大部分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其他類型的抗生素所占的比例相對較低,但是我們同樣要提高警惕。
特別是通過口服或者輸液的方式進行給藥,如果劑量高、頻次高、時間長,都容易引發多種不良反應,都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除抗生素以外,
其他藥物也有耳毒性嗎?
除抗生素以外,其他藥物也具有耳毒性,也可能導致聽力減退或耳聾。
我簡單給大家羅列以下幾類:
導致聽力損害的藥物
都會導致耳聾嗎?
不一定。
目前的研究證實,多數藥物造成的耳鳴、耳痛、聽力減退等不良反應,可以在停藥後逐漸消失,聽力也可慢慢恢復。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藥物不良反應的出現和劑量直接相關,因此在大劑量,長期應用時一定要多加註意。一旦發現耳鳴等不良反應需要馬上和醫生溝通,酌情減量或停藥。
嬰兒用藥需要注意什麼?
首先,拒絕自己給藥。
很多人都是聽「別人」說,某某藥很管用,就胡亂給孩子用上了。或是追求快速退燒止咳等結果,而倉促決定使用某些藥物,特別是濫用抗生素。同時聯合使用某幾種藥物的時候,藥物種類越多,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越高,隨之帶來的傷害也越大!
因此,2歲以下的兒童,請不要隨便自主給藥,特別是處方藥。如果必須用藥,請一定要先和醫生溝通,在充分瞭解了藥物資訊後,遵醫囑使用。
其次,觀察不良反應。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小嬰兒不會說話,即便有不良反應也無法表達,那麼家長在給嬰兒用藥後要如何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呢?
其實,雖然小嬰兒不會說話,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孩子的一般狀況中發現異常的。比如說,孩子出現了反常的行為,如嗜睡、呼叫不應、精神萎靡、飲食減少、排泄減少等,這些異常的現象也能證明孩子出現了用藥後的不良反應,這個時候要立即帶孩子就醫檢查。
其實「一針致聾」之所以引起了家長的廣泛關注,是因為它造成的損傷直接可見,但在藥品致聾的背後,更多的不良反應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比如肝腎損傷等。
而這些損傷可能是一過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很可能在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這些損傷已經消無聲息地影響了孩子們的正常生活。
兒童的骨骼、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內臟器官等各個部分的發育程度都和成人不同。對藥物的吸收、代謝、排泄不同,對藥物的敏感度也和成人不同。這些生理特性決定了兒童用藥並不是大人用藥的減量,因此關注兒童用藥安全請從拒絕亂用藥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3356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