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外面吃飯,聽到鄰桌的兩個女同志聊怎麼帶孩子的事兒。
姑且稱他們為A和B吧,A對B說:「我妹妹上個月剛生了孩子,人家的育兒方法可先進了,孩子哭就不抱,不哭就抱,沒出多長時間,孩子果然很懂事,一覺睡到大天亮。美國的媽媽都這麼帶孩子,要不說人,外國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呢。」
B聽到這些話,深以為然,不住的點頭,連連稱是。
聽到他們的話,我深深嘆息,終於沒有忍住愛管閒事的性格,上前勸說。也不知我的勸說人家聽進去沒有,但願這個孩子還有的救。
回到家,我和家母聊起了這件事,他老人家居然也認同這種育兒法,說是朋友圈裡很早就看過,很多親戚都說好。
不知何時,微信朋友圈中廣為流傳出這樣一篇帖子,說孩子不哭就抱,哭就不抱,這樣讓他一覺睡到大天亮,養成好習慣,說這是新型的育兒法。
對於這類育兒法的危害,網上相關的文章特別多,但是依然還有不少的家長樂此不疲的按此執行。有感於此,我還是決定寫一篇相關的文章,駁斥那些歪理邪說,以正視聽,儘量多救幾個孩子。
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這類育兒法最早是由一個美國人約翰·華生所提出。
他有一句名言「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任何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
簡單來說就是他主張,父母應該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計劃對孩子進行培養。培養的過程中不能投入個人感情,不能讓感情影響到計劃。
在他眼中,孩子成了一部機器,而非活生生的人。
那結果怎樣呢,由於這是20世紀上半葉所發生的事情,所以它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
約翰華生的幾個孩子都沒有太好的結果,不是多次自殺,就是流浪街頭。
一些受鼓動的家長採取了他的育兒方法,確實很快達到了期望的效果。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出現了精神和心理問題,輕則睡眠障礙,重則精神分裂、自閉症。
導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很複雜。
簡單來說,就是當孩子剛出生時對這個世界是陌生的,孩子是恐懼的。而她的哭聲就是在尋求幫助和肯定,尋求安全感。
孩子最初的小小需求被家長漠視,哪怕只是幾秒鐘,對孩子的內心都是一種極其難過的焦灼。必然會在孩子的心靈深處留下無法磨滅的傷痕。
這難以磨滅的傷痕將伴隨孩子一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對待孩子請遵從你的本能,給予他無條件的愛與寬容,讓他在關懷中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2830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