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以後,我感覺他的脖子有些歪,睡覺時總是不自覺地偏向一邊,當時以為是枕頭的問題,也沒怎麼在意,老人們就將那一半的枕頭給墊高,就這樣給他糾正,我也覺得這樣是最好的辦法了,也還是沒怎麼重視。
一晃寶寶四個半月了,但是,斜頸一直是我們的心病,看著寶寶可愛淘氣的樣子,都不敢想像他以後脖子歪著的樣子,我經常一個人流淚。期間爸爸也一直在打聽能治幼兒斜頸的醫生,後來終於找到了一位,那位醫生摸了摸寶寶的脖子,說肌性斜頸分有疙瘩的和沒疙瘩的,我家寶寶屬於沒有疙瘩的那種,但是還需要照B超詳細檢查一下。
結果出來後醫生說寶貝一側胸鎖乳突肌偏粗,得按摩治療,預計最少一個月的治療期,我們各種辛苦和折騰,每天都帶寶寶去醫院接受按摩,堅持了一個多星期,情況還是沒有好轉,錢還花了不少,當時我真想自己學手法,每天在家給寶寶按摩算了,但是寶他爸一直鼓勵我,讓我一定要有信心。而且那個醫生有經驗,他說一個月,我們就堅持一個月。
寶寶先天性斜頸的病因
先天性肌性斜頸大多是因為出生時,寶寶的頸部肌肉受到損傷所致,非正常分娩的如臀位產、剖宮產等的寶寶發病率較高。這種損傷多出現在胎位不正和產鉗牽拉的情況下。頸部的肌肉受到牽拉損傷,出現血腫,最後血腫纖維化,使肌肉攣縮變短。這種損傷多是一側,這樣就使頸部兩側肌肉長度不等,力量不均,導致患兒的脖子偏向肌肉短縮一側。
寶寶先天性斜頸防治護理
目前治療方法有物理治療及外科手術。頭臉沒有不對稱、肌肉不太緊的患者可先嘗試物理治療,包括按摩、熱敷、運動等治療。年齡也是考慮因素之一,部分寶寶隨著成長,肌肉硬化程度會慢慢減輕。所以,如果寶寶的頭臉對稱性尚可,可先嘗試物理治療。頭臉部明顯不對稱、肌肉很緊的患兒應考慮外科手術。
此外,經過一段時間的物理治療仍無效、仍有明顯硬化的頸部肌肉,也應手術。手術通常是把硬化的肌肉切開,使它不再妨害運動。手術後頸部大多能恢復正常運動,越早手術效果越好。太晚開刀,除了頭臉變形外,術後還要再配合一些復健才有較好的效果,手術後再復發的機會很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