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15床的產婦要生了,把產婦往產房裡推的時候,產婦的媽媽一把拉住我:「孩子,大媽再拜託你點事兒,你給我們閨女剪掉臍帶的時候,用心一些,聽說臍帶是人的命門,連接著好多器官呢,可不敢大意呢。」
肚臍眼是人出生後第一道疤,可是,對於肚臍眼這個似有可無的器官,人們了解的都不多,就像這個問題:肚臍眼到底通向哪兒呢?誰都說不清。

肚臍眼到底通向人身體哪個器官?胃、腸子、肝臟、腎臟?哈哈,你都沒有猜對,因為,肚臍眼哪裡也不通,它就是一個死胡同。
我們都知道,胎兒時期,臍帶將胎兒和母體胎盤相連,傳輸營養物質和排泄廢物;出生後,失去作用的臍帶就失掉了這個功能,被結紮、剪斷,殘留在外邊的臍帶殘端逐漸萎縮脫落,形成了肚臍眼。
我們在剪臍帶的時候,胎兒和母親都不會覺得疼,因為臍帶不連接母體的神經系統,胎兒的神經系統也沒有發展完全。
臍帶剪掉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癒合,肚臍眼旁邊的皮膚會慢慢地從兩邊向中間長,裡面也在默默地長「肉」,這些瘢痕組織最終把洞補上。最終,形成了肚臍眼。
所以說,肚臍眼只是一個封閉的盲孔。臍帶內的主要結構在斷臍後就消失、閉塞或者纖維化了,最後形成的結構類似於增厚的腹膜。不過裡面連著三根韌帶,一根是肝圓韌帶,連接到肝臟的表面,兩根是臍側韌帶,連接到膀胱的附近。
在胎兒時期,我們通過臍帶輸送進來的養料,所以就有專門的血管通到肝臟去運送養分,等到胎兒生出來了,這些血管就沒用了,然後就變成了韌帶,像臍靜脈閉塞後形成的纖維索和腹膜組成肝圓韌帶,就覆蓋在肝臟外邊,但是,和肝臟是不相通的。

有的人喜歡沒事摳肚臍眼,這種習慣並不好,肚臍眼後面幾乎沒有皮下脂肪,直接和筋膜、腹膜相連,並且內臟的神經反射還存在,摳重了可能刺激到內臟,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肚子疼或者拉肚子。
肚臍眼在封閉之前,也就是新生兒時期,是很脆弱的,如果對於新生兒的臍帶殘端的護理不當,就會出現諸如臍炎、臍疝、臍瘺、臍竇等疾病。在人體胎兒時期,通過臍環部位有二條動脈、一條靜脈、卵黃管及臍尿管與母體相連,以獲取營養。在胎兒出生前後,上述管道逐漸閉鎖,臍環閉鎖時形成臍凹陷。如果閉鎖不全或延期閉鎖,就會出現嬰兒臍疝,嬰兒臍疝屬先天性,發病原因有臍部發育不全,臍環沒有完全閉鎖;或臍部的瘢痕組織薄弱,不夠堅固。在腹內壓增加。(經常啼哭、便秘等情況下,內臟可以從臍部突出而形成)。
新生兒臍疝在2歲之內可以自愈,如果需要治療的話,一般採取的是非手術治療,主要是硬韌墊加壓法或膏貼擠法。也就是用物理的辦法把鼓出來的臍帶給壓回去。如果這種辦法沒有效果的話,就只能採用手術治療了,手術方法有保留臍部的修補術和切除臍部的修補術等。
在對新生兒的臍帶殘端護理時,要做到2點:一是不能沾水,二是杜絕感染。
在過去古代,接生婆給新生兒斷臍時,要預留一小段,用細麻線纏扎,再仔細摺疊盤結起來,外邊用乾淨的軟棉布包紮好,切不可沾水,以免引起「臍風」,等到3,5天後,,殘存的臍帶脫水乾枯自然脫落,形成一個略為下凹的臍眼,這就是考驗接生婆的功底了。據說,如果臍帶脫落後,臍眼外突,接生婆的紅包錢就會少去許多,話傳開去還可能砸了飯碗。因此,接生婆在在剪掉臍帶時很用心。如果在冬天,怕剪刀太涼,冷氣內侵,還往往以綿布相裹用齒咬斷臍帶,也有用大麻油紙慢慢燒斷的,有的則用竹製舊吹火筒,將其剖成兩片以代刀斷臍。主要是怕金屬鐵器不幹凈,引起嬰兒的臍風(也就是現在說的破傷風)。
在產房,我們現在主要採用的是專業的斷臍剪,完全避免了感染和沾水等問題。

新媽媽們在護理臍帶時,要注意:第一,要保持乾燥。在寶寶臍帶脫落前應保持乾燥,如果洗澡時不慎將臍帶根部弄濕了,應該用乾淨的小棉棒擦拭乾凈。第二,要避免摩擦。紙尿褲大小要適當,千萬不要使尿褲的腰際剛好在臍帶根部,這樣在寶寶活動時易摩擦到臍帶根部,導致破皮發紅,甚至出血。第三,要避免悶熱。絕對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類塗抹臍帶根部,以免臍帶不易乾燥甚至導致感染。還有的新媽媽給孩子用的紙尿褲,發現,包裹臍帶的布也濕了。在用紙尿褲時,包好尿布後把邊緣往下折,把肚臍眼露出來,這樣就不會把肚臍眼浸濕了。
小紅姐:中國最具人氣美女助產師,北京三甲醫院產房資深接生婆。從事接生工作20年,安全接生2萬多例。產房裡的接生分娩、悲歡離合,所有準媽媽關心的問題,一一為您娓娓道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0618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