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是怎麼來的?」閔樂夫老師給您最溫情的科學回答

「媽媽,我是怎麼來的?」

這是一個神奇的問題,因為全世界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向父母去探尋答案。

我們小時候也一定問過自己的父母,據統計,我們這一代人,80%是垃圾桶或路邊撿的,剩下19%的答案,都是玄幻大片,石頭縫蹦出來的,河裡飄來的,東海龍王送來的,樹上摘的,土裡種的,泥巴捏的……

請問當時的你們,得知答案後,是什麼樣的心情?

心理陰影面積小採訪:

為什麼孩子普遍會問這個問題?父母們又為什麼會覺得真相羞於啟齒?

孩子問這個問題,是他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他越來越強烈的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而獨特的個體,開始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最朦朧的思考。

同時,他是想要感受爸爸媽媽的愛。他要確定我跟爸爸媽媽的聯繫是緊密的,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代替的,爸爸媽媽是愛我的。

可「撿來的孩子」,顯然是沒有這種特殊的愛的聯結的。

儘管如今大多數家長也試圖如實回答這一問題,但又怕孩子刨根究底陷入尷尬。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忽悠」來糊弄孩子。

對於這個問題依然感到困惑的家長們,一定要聽聽閔樂夫老師的方法:

當孩子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您可能會有點兒措手不及。請您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的準備。我給您提出三條建議:

一,要保持微笑

二,要把孩子摟在懷裡

三,要親孩子一下

微笑,什麼意思呢,微笑表示:孩子,你問得很好,媽媽沒有驚奇,沒有責備,更沒有為難,媽媽很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摟在懷裡,什麼意思呢,摟在懷裡表示:孩子,你問這個問題很安全,媽媽很高興你問了這個問題,媽媽就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是一個重要的,關於生命起源的重大問題。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孩子,你是媽媽生的呀。

當孩子問這個問題時,其實是你要抓住的一個契機,你面臨著兩項教育任務。

第一,是科普知識的講解

第二,是母愛情感的教育

科學知識的講解是指:您一定要給孩子正確的知識,而不是「孩子,你是垃圾桶撿來的」「你是小狗叼來的」,那就錯了,你一定要告訴他,你是媽媽生的。

母愛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媽媽懷孕養育的過程中,是充滿愛意的,是充滿奉獻的,因此這個教育的落腳點是母愛情感。

你必須意識到,現在他五歲六歲,他要向他最信任的人問這個問題,您要記住,錯過了這個童年時期,孩子就不再向您問這個問題了。

您可以這樣開始:

「孩子,爸爸媽媽結婚了,爸爸媽媽相愛,爸爸把一顆種子放在了媽媽的肚子裡,媽媽的肚子裡有一個宮殿,它很柔軟,它很溫暖,那顆種子就在媽媽的宮殿里慢慢長大。」

如果孩子繼續追問:「那它在宮殿里怎麼吃怎么喝呢?」

「媽媽在吃,媽媽在喝,同時媽媽有一個管子,叫臍帶,通到小寶寶的肚子裡,輸送營養進去,你就一天天長大,媽媽吃的很多很飽,就是因為媽媽肚子裡有個小寶寶,他要吃,他要喝。媽媽就是這樣度過十月懷胎的辛苦,順利把你生出來,帶到人間的,你的生命是爸爸媽媽給予的。」

孩子可能還會刨根問題:「那怎麼證明啊?」

「你看看你是不是小肚肚上有個肚臍眼,肚臍眼是怎麼回事呢?媽媽給你輸送營養的臍帶就是通過肚臍眼送到你身體里的。在你出生以後,你可以自己吃自己喝了,這根臍帶就沒用了,醫生阿姨就把臍帶剪斷了,脫落了,只留下了肚臍眼。所以這個肚臍眼就是曾經媽媽給你輸送營養的通道啊。」

所以這個時候,你要把他抱在懷裡親他一口

為了這個答案給他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你還可以拿出一張紙來,給他畫畫母雞和小雞,母雞怎麼孵小雞,把這個過程更形象地畫給他看。

孩子這時可能還會追問一些讓你猝不及防的問題,比如「那為什麼爸爸不生孩子呢?」

「因為身體的構造不一樣,所以分工任務也不同。你看公雞不孵小雞,它去外面找食物,把食物給母雞和小雞吃,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家庭。」

我們講這個問題,其實是把愛的情感播種到孩子的心田。

家長朋友們,您記住了嗎,當孩子問這個問題時,您一定把孩子微笑著摟在懷裡,親他一下,然後從容地回答這個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0529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