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寶寶的媽媽都知道,寶寶到六個月以後,純母乳餵養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了,需要再額外添加輔食,保障寶貝健康成長。
但是,寶寶還小,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一定不能光聽「過來人」的經驗,否則就造成難以彌補的悲劇。
家家月嫂談「過來人」的經驗與科學餵養
「寶寶8個月可以喝點兒優酪乳嗎?」
「大人吃的那種通心粉,可以給寶寶吃嗎?需要加番茄醬嗎?」
「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喂乳酪,長得特壯實,才11個月就25斤了,是不是應該給我家寶寶也吃點兒乳酪?她9個月了。」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會注意到別人家的寶寶吃了這些「禁忌」食物,也沒出事兒。那為什麼還要有這些禁忌?
這是因為隨著醫學及營養學的發展,專家通過積累大量的資料和案例總結出:避免或者限量某些食物和餵養方式,可以盡可能避免或預防一些我們不期望發生的(潛在的)不良健康事件,減少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健康風險。
什麼意思呢,家家月嫂簡單說一下,就是科學餵養不僅可以預防寶寶現階段成長可能遇到的健康問題,還能預防寶寶長大成人甚至年老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
家家月嫂(m.jjys168.com)
家家月嫂說個案:
粥裡添鹽,8個月寶寶死亡
明明(化名)8個月,長得非常可愛。媽媽李女士總覺得寶寶手腳沒有力氣,為此十分焦急。上網查資料,各種方法都試過了還是沒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無意間和社區的大媽們聊天說起此事,聽說有力氣就必須要吃鹽。
李女士信以為真,便開始往寶寶的粥中加鹽,更是覺得要把以前沒吃鹽得補回來,便加入了比平時自己做菜更多的鹽給寶寶吃。
幾天之後,寶寶突然高燒,後來逐漸失去意識,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最終離開了人世。原來是寶寶吃了太多鹽,導致高血鈉引發脫水窒息死亡的。
注意:
寶寶1歲前,這些都不能吃!
調味品:鹽、醬油、味精
由於寶寶的腎臟發育尚不完善,如果過早的給寶寶添加鹽,鹽負荷可能會損傷寶寶發育未健全的腎臟,還可能幫助寶寶養成一生嗜鹹的偏好,增加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一般母乳餵養的鈉和鉀的含量可以滿足6月齡內寶寶的需求,而配方奶中的鈉和鉀含量高於母乳。而 7~12月齡的寶寶可以從天然食物中獲取鈉和碘,再加上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鈉和碘,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要求。
醬油和味精雖然可以讓食物更鮮美,但其中的鈉含量比鹽要驚人的多。
所以,家家月嫂建議寶寶在1歲之前不要吃鹽、醬油、味精等調味品,即使是在1歲以後,寶寶同樣也需要清淡飲食。這樣對寶寶的未來會更好。
糖
食物中額外添加的糖,被稱為「空白能量」,因為它不含其他營養價值,如果早期給寶寶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會養成寶寶對甜食的偏好,日後還會導致寶寶容易出現齲齒、肥胖和Ⅱ型糖尿病等問題。
果汁
不僅僅是果汁,其它任何飲料,不論是否含糖,都不可以給小嬰兒飲用。
寶寶的日常中,6個月以內純母乳,7~12月齡,除了母乳或嬰兒配方奶,能夠、也是應當安排的唯一的「飲品」,就是白水。
蜂蜜
1歲以下的寶寶並不適合食用蜂蜜及任何含蜂蜜成分的食物。
這是因為蜜蜂在採取的花粉釀蜜的過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污染,這是一種神經毒素,對寶寶的發育諸多危險。
雖然肉毒桿菌中毒是個小機率事件,但家家月嫂不能保證不會出現萬一,一旦被哪個寶寶趕上,一定會出事兒,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理。
家庭自製的發酵、醃制食品
比如豆腐乳、酸菜、梅菜、醃肉、罐頭、臘腸、火腿等,都是肉毒桿菌及毒素的「藏身」大戶,儘量避免給寶寶吃。
除此之外,它們也會導致寶寶攝鹽過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