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要分清楚寶寶出汗,究竟是正常地出汗,還是因為生病而導致的出汗。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區分寶寶睡覺多汗的情況!
「孩子怕熱,我們都還蓋厚被子,她睡覺卻總是滿頭大汗。」
似乎很多媽媽已經進入一個錯誤:將寶寶睡覺時「過量出汗」的現象理解成一種正常的生理表現。 而醫學上將在醒覺狀態下出汗,稱為「自汗」;將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 「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寶寶睡覺比成年人出汗多是很常見的情況。
並不是所有的出汗都是因為生病。我們把寶寶睡覺正常地出汗又叫做生理性出汗。
寶媽判斷寶寶是不是生理性出汗,可以先看寶寶出汗的部位。如果是生理性出汗,往往不是全身出汗,只在寶寶的頭和脖子。而且這種出汗只在睡覺後半個小時裡出,寶寶睡覺過了一個小時以後,就基本不怎麼出汗了。
為什麼寶寶小小的,卻這麼能出汗呢?
因為寶寶正在快速長身體的階段,所以新陳代謝特別旺盛,睡覺也睡不安穩,就會出很多汗。這種情況下出汗,說明寶寶生體發育的很好,不需要寶爸寶媽擔心。
在這裡小編要提醒大家,前段時間網絡上有句話叫做「有一種冷,叫做我媽覺得我冷」。對於小寶寶也是這樣,寶寶睡覺的時候,根據屋子裡的溫度,適當地給寶寶蓋被子就可以,不要總是蓋厚厚的被子還捂得嚴嚴實實,這樣會讓寶寶非常不舒服。
除了上面說的這種情況,寶寶睡前喝牛奶啊,屋裡溫度過高啊,白天運動量大等情況,都會讓寶寶出現生理性出汗。寶寶慢慢長大,身體的調節能力越來越強,這種情況就會慢慢消失了。
與生理性出汗相對的,就是我們所說地病理性出汗了。
病理性出汗和生理性出汗是有很明顯的差異的。比如寶寶入睡已經一個多小時了,卻仍然在不停地出汗,出汗的時候還搖頭,頭部和枕頭摩擦,甚至會使得頭髮都因為這樣的摩擦而脫落。這種情況就很有可能是寶寶佝僂病導致的出汗,一旦發現寶寶有這樣的表現,就說明寶寶缺乏維生素D和鈣質。
而如果寶寶除了在前半夜出汗,還會在後半夜出大量的汗。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生病了。讓寶寶睡覺時大量出汗的病,最常見的就是結核病了。寶爸寶媽發現寶寶有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就醫。
寶寶出汗——健康寶寶多數是因為置身於炎熱環境或在跑跳玩鬧之後、穿得過多或睡時蓋得太嚴、睡前喝了高熱量的奶粉等原因引起出汗。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容易出汗,只要安靜下來,出汗現象自然就會消退。
寶寶盜汗——是在寶寶安靜狀態下的。脾虛易感的小兒通常表現為生長發育較正常兒童差。並會出現夜啼,厭食,頭髮稀疏缺少光澤,面色蒼白,或萎黃,大便不凋(或乾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溫,或手心熱,經常感冒,咳嗽等症狀。舌質淡,苔薄可能有剝脫苔,脈細無力。如果你的孩子開始出現這種症狀,媽媽們就要引起注意了。 寶寶盜汗巧護理
寶寶盜汗並不同於簡單的出汗。需要媽媽精心地呵護,只有這樣,才能把盜汗這個「壞傢夥」趕走,還寶寶一個清潔、健康的身體。
a 保持皮膚乾爽 注意給多汗的寶寶勤換衣被,隨時用軟棉布擦身,以保持皮膚乾燥。寶寶身上有汗時,不要等衣服自行乾,要及時更換 ; 應避免直接吹風,以免受涼感冒。
b 多補水 多汗易造成寶寶口舌乾燥,健康受損,因此要多給寶寶喝水,餵以多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保證代謝之需。飲食要清淡,避免汗液增多。
c 飲食豐富 對於盜汗寶寶,治療時不宜盲目用補品,媽媽可以調劑營養豐富的餐食,來幫助寶寶緩解盜汗症狀,建議給寶寶多吃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 d 及時就醫 媽媽還應該帶寶寶看中醫,用溫補的方式慢慢調理身體;必要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微量元素,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寶寶還很小,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很差,需要寶爸寶媽的仔細照顧和呵護,觀察寶寶睡覺時的流汗情況,可以幫助寶爸寶媽瞭解寶寶的身體狀況,讓寶寶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7999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