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上了黑名單的嬰兒用品,傷娃無數,很多家庭還在用!

Alice k ...| 2018-01-13| 檢舉

1、兒童防側睡枕

該枕在過去的15年內已導致了至少13名嬰兒死亡。此類睡姿定位器的賣點本是保持孩子平臥,防止側翻後俯臥而窒息及猝死。可事與願違:側臥沒防著,孩子無意中趴下更麻煩。嬰兒最好還是去枕平臥,越簡單越好,畫蛇添足犯不著。

2、紅藥水紫藥水

輕微擦傷的話,不需要用任何消毒劑,用清水沖洗一下就好了。出血的話,可以選擇碘伏,碘伏沒有刺激,相對比較安全。市場上可以買到小瓶碘伏,然後碘伏再加上外帶棉簽,效果較好。

3、牛初乳

2012年9月1日,衛生部實施新規:牛初乳不得添加於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這三類食品。

牛初乳是乳牛產崽後7天之內的乳汁,屬於生理異常乳,其物理性質、成分與常乳差別很大,產量低,工業化收集較困難,品質不穩定,不適合用於加工嬰幼兒配方食品。

4、寶寶游泳脖圈

脖圈游泳為何不安全?

1.小寶寶脖子很軟,套脖圈容易傷害寶寶稚嫩的頸椎;

2.脖圈是塑膠的,臨床有見寶寶對脖圈過敏或脖圈摩擦過度導致皮炎的;

3.脖圈容易壓迫氣管;

4.最最危險的是,人脖子上有頸動脈竇,若不小心被壓到,可發生壓力感受性反射,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嚴重者甚至休克!

5、兒童醬油

除少量品牌的兒童醬油系銷售人員所說的純天然釀造外,其餘的兒童醬油均為含食品添加劑的配製醬油,防腐劑、甜味劑、色素、香精「一個不少」。

嬰幼兒及兒童需要口味清淡,是由於此時孩子的發育尚未完全,臟器很嬌弱,而鹽中的鈉會造成腎臟負擔。與此同時,嬰幼兒的味覺也正處於發育過程中,對外來調味品的刺激比較敏感,加醬油、鹽等調味品易造成嬰兒挑食、厭食。

6、學步帶與學步車

孩子長期坐學步車,他沒有經受爬的訓練,很容易以後引發他的感覺失調。

另外,孩子坐學步車以後,他全身的重量,壓在了下邊,雖然他坐著,他走路,但是,他的重量壓在兩個雙腳上,所以我們有的時候,看到孩子在坐學步車的時候,往往是馬蹄足的形狀走,長期下來後,一個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

7、1歲以內寶寶食用蜂蜜

嬰兒肉毒中毒極少發生在1歲以上,因其腸道內的天然微生物群已發展得較為成熟,不利這些孢子發芽。

不推薦給一歲以上小朋友喝蜂蜜水。除了奶,白水是小朋友和成人的唯一推薦飲料。

8、兒童眼藥水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警告:非處方眼藥水含有四氫唑啉、羥甲唑啉或萘甲唑啉,小孩用量小到只有1到2mL就可能導致嚴重不良反應,出現噁心、嘔吐、心動過速、呼吸減慢、心動過緩、低血壓、高血壓、嗜睡、瞳孔散大、昏迷。家長應將這些藥品放到孩子夠不到之處。

9、保嬰丹

不要給孩子吃保嬰丹,裡面含有苦寒的藥物對於孩子肝腎是有傷害的,這樣用藥是不對的,只能更加重腹瀉。很多的中成藥都含有一些對孩子身體有危害的成分,像至寶錠、保嬰丹,所以無病不要隨便亂吃藥。

10、猴棗散

猴棗散含馬兜鈴科植物細辛,有馬兜鈴酸,會對腎臟造成不可逆損傷,千萬別用。猴棗散中的全蠍毒性也很強。其主要成分猴子棗就是猴子體內的結石,聽著都噁心,吃它幹什麼?

11、七星茶

對於新生兒千萬不要隨便給孩子吃藥,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你會想到給孩子喝七星茶?是藥對這麼稚嫩的孩子來說,對肝臟都是很大的傷害,幹嘛要給孩子吃藥。

12、炎琥寧等中藥注射劑

早在2009年9月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第23期藥品不良反應資訊通報曾指出,穿琥寧注射劑和炎琥寧注射劑的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問題較為突出,使用這兩種注射劑時應嚴格掌握適應症,並謹慎用於兒童患者。

13、嬰幼兒喂葡萄糖

葡萄糖屬單糖,在腸道不需消化而直接吸收。對嬰兒黃疸,通過增加餵養量,致使排便量增加,才可增加腸道內的膽紅素排出量,減少體內膽紅素水準,進而達到降低黃疸的效果。葡萄糖的吸收過程只增加血中葡萄糖含量,不會增加排便量,因此不利新生兒退黃。

14、驚風散

有些嬰幼兒服用「小兒驚風散」後會顯得安靜、嗜睡,中醫認為這是鎮住了「驚」、熄滅了「風」,家長也以為是藥到病除,從孩子哭鬧的煩惱中解脫出來,不由嘆服中醫的神奇和「博大精深」。

實際上,服用「小兒驚風散」出現的「效果」正是汞中毒的症狀。

15、蠟燭包

打蠟燭包會限制寶寶的肢體活動,還可能影響下肢的血供。尤其是它限制寶寶髖關節鍛煉,髖關節脫位發生率會升高。如果寶寶的大腿保持撐開,可以使髖關節窩不斷加深,從而防止髖關節脫位。調查表明:南方寶寶多背在背上,兩腿分開如青蛙,髖

16、奶粉去火產品

有的孩子「眼屎多」、或者「便秘」、或者「口氣酸臭」,媽媽就認為是「上火」了。目前很多商家抓住這些媽媽的心理,瞅准商機,大肆推銷自己的產品是「敗火」的、是「吃了不上火的奶粉」等。

一些媽媽被誤導,於是慷慨的打開自己的錢包買來給孩子食用。孩子成了「敗火」的實驗品,樂壞了商家,苦了孩子。

17、嚼食喂孩子

往往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主要是大人傳給他的,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大人用自己用過的碗等食具給孩子用,沒有分歺造成家人混吃同盤菜等。不健康的餵養方式遺害無窮。

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在幼年時較高,與餵養方式不當密切相關。餵養幼兒時,不能將咀嚼過的食物喂給孩子。

18、發燒使用酒精擦浴

皮膚黏膜可以吸收酒精和藥物,雖然與口服與注射相比,其吸收能力是較弱的,但由於嬰幼兒藥物中毒劑量低,皮膚黏膜面積相對較成人柔軟,所以嬰幼兒外用藥物中毒的情況經常出現。

酒精擦浴降溫如果濃度較高,用量過大,擦浴方法不規范,擦浴時間過長,會導致過量酒精從皮膚吸收入血液,就會引起急性酒精中毒。

其實隨便上網搜一搜就能知道這些東西有多害人,各位家長可要擦亮眼睛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7942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