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瞬間,是不是你想像中最溫馨的親子時刻?
很親密~很快樂~~也很危險!稚嫩的手臂關節很有可能咔嚓一下……就脫臼了!
手臂脫臼常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一般是由於猛拉或者猛拽下手臂或手腕造成的,比如被大人拉其中一個手臂起來,同樣也會發生在孩子摔倒的時候。這個示意圖表示嬰幼兒的橈骨由於被突然拉扯而脫位,造成手臂關節脫臼。
孩子的手臂這麼容易脫臼?今早,我上網查了些資料,發現因為家長這一拽,導致孩子脫臼的案例還真不少!
01
山西太原的劉女士在給孩子喂奶時,一時心急牽拉到孩子的左胳膊,導致不到一歲的孩子啼哭不止。前往醫院就診後,才知是胳膊脫臼引起孩子疼痛。
02
奶奶給1歲多的孫女穿衣服時,不小心用了力,拽了一下孩子的小胳膊。事後,家人開始只是覺得孩子很奇怪,不管做什麼,都只用右手拿。後來不小心碰到孩子的左手,她竟哇地哭了起來了,送去醫院檢查後,才知道是脫臼了。
03
3歲半的多多連續發生過兩次脫臼:第一次是和表哥打鬧,被拽的;沒過半年,有次下樓時,小傢伙搶著下,家人一著急拽了他,又把他胳膊給「拽了下來」。
骨科醫生提示,肘關節脫臼在4歲以下幼兒中最常見,且一次脫臼易反覆發生,日常應儘量避免牽拉孩子胳膊,一旦發生脫臼應立即帶孩子到醫院骨科進行復位。
怎樣辨別寶寶有沒有脫臼?
孩子被拉拽過,或者跌倒過,或者翻身的時候手臂壓在身下
孩子並沒有外傷,但是大哭不止
當家長觸碰孩子手臂時,哭得尤其厲害
孩子無法自己抬起手臂
孩子肘部或手腕關節看上去角度不自然
但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不易察覺的,孩子的手臂看上去正常,沒有變形和腫脹,孩子看上去也不疼,可是卻拒絕使用手臂,很可能喜歡把手臂靠緊身體,這種情況英文叫 nursemaid’s elbow,表明橈骨上部的韌帶滑出位置了。這種情況沒有脫臼或者骨折那麼嚴重,有時候孩子會自己復位,比如穿衣服的時候抬高手臂,但在無法判斷情況多嚴重的時候,我們第一選擇依然是去醫院看醫生,交給醫生來判斷。
發生脫臼怎麼辦?
千萬不要強行把孩子的手臂拉直,也不要試圖復位關節。
幫助孩子保持比較舒服的姿勢,儘快帶他到最近的醫院檢查並由醫生來做處理。
如果孩子並沒有其他損傷,脫臼處理是非常簡單的醫療需求,不用費勁去三甲醫院,就近儘快處理就足夠了。一般來說,醫生不需要給寶寶任何止痛措施,就能讓關節復位,迅速完成治療。
大部分孩子在關節復位後10-15分鐘就能夠正常活動。
回到家該怎麼護理?
最好讓受傷手臂保持抬高,緩解腫脹,可以在孩子坐下或者睡覺的時候在下面墊一個靠枕。
醫生也許會建議家長每次用冰敷受傷位置15分鐘,一天數次,堅持48小時。
如果脫臼時間有點長的話,醫生可能會開一天量的止痛藥。
如果孩子第二天還不能正常活動手臂,就要重新看醫生了。
看到這裡,你一定滿頭冷汗——孩子這麼脆弱,以後怎麼陪玩?!
其實孩子也不是個瓷娃娃一碰就碎,做好下面的幾個動作,孩子脫臼的幾率就會降低很多了:
雖然寶寶很容易脫臼,他會疼痛難忍,但脫臼就是件和感冒發燒一樣稀鬆平常的事兒,大人也不必太過緊張了,處理得當就好了。但在生活中,下面的小細節要多注意哦。
預防髖關節脫臼:
預防手臂、肩膀脫臼:
走路的時候。牽著孩子的手走路或上下台階時,不能像提東西那樣提起他的手臂,而是扶著孩子的大臂,跟著孩子的速度慢慢走。
穿脫衣服的時候。不要一隻手抓孩子手腕,一隻手穿脫。要兩隻手慢慢為孩子穿上拖著脫下衣服,特別是冬天比較厚重的衣服,動作一定要輕柔小心。
扶孩子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摔倒的時候,咱們本能就會去拉孩子的手臂。最好的方法是馬上蹲下來抱住孩子或者拖住孩子的腰間,或者拉孩子衣服的中心部位。
離開安全座椅的時候。這個時刻我們經常忽視了,抱孩子離開安全座椅時,要先把他們的手臂拿出來,然後再抱,避免卡住拉扯到手臂。
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問題大過天,我們一個疏忽,可能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但咱們也不能走另一個極端,因為害怕出事,就過於保護和限制孩子。
總之,膽大心細,娃該撒歡玩還是得撒歡玩,咱們繃緊自己的那根弦,意識提上來就不怕了!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