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發現,孩子做不做家務,今後對其人生影響非常大!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孩子做不做家務,對其以後的人生影響究竟有多大的呢?

先來看下這張中美兩國孩子的家務清單,也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9-24個月:

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髒的尿布扔到垃圾箱裡。

2-3歲:

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父母給孩子適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

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飯後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裡;幫助媽媽把疊好的乾淨衣服放回衣櫃;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

4-5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獨立到信箱裡取回信件;自己鋪床;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刀叉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飯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乾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櫃(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幫忙擦桌子;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髒床單拿走,並拿來乾淨的床單開始);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並放回原處)。

6-7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

7-12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間、廁所;掃樹葉,掃雪;會用洗衣機和烘乾機;把垃圾箱搬到門口街上(有垃圾車來收)。

13歲以上: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換燈泡;換吸塵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兩面);清理冰箱;清理爐台和烤箱;做飯;列出要買的東西的清單;洗衣服(全過程,包括洗衣、烘乾衣物、疊衣以及放回衣櫃);修理草坪。

還有很多實例證明,做家務對孩子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美國超級豪門洛克菲勒家族傳承了六代,代代精英,沒有出過一個敗家子。就是因為承襲了家規,從小讓孩子養成了記帳和做家務的好習慣。

美國新任交通部長趙小蘭的爹趙錫成養出了5個非常優秀的女兒,就是因為他從小就讓趙小蘭帶著妹妹們做家務,幫家庭做支出規劃。

因為從小就幫家庭分擔勞動,所以每個孩子都獨立樸素,不驕不躁,長大後都成了各個領域的精英。

如何讓孩子輕鬆的,持久地養成這個做家務的好習慣,以下幾點家長必須注意:

1、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迎合這階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訴他,他的工作對家庭帶來很大的幫助,會因此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全家人一起娛樂。

2、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夠做的家務的清單,讓他/她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他/她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3、把任務細緻化,並給孩子做示範:一個整體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可能會讓孩子困惑並挫敗孩子的積極性。把一個任務分拆成數個步驟(把玩具裝進玩具箱裡,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等等),這樣他才會確切的理解你的要求。

凡是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人,長大了多不能吃苦,獨立自謀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

因此,望子成龍的父母從孩提起就應為孩子創造一種環境和條件,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訓練,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生成一雙勤勞手,使其終身受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77217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