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最頭疼的莫過於:寶寶吃飽了沒有。面對寶寶的嚎啕大哭,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餓了,寶寶要吃奶了!但是一哭就喂真的好嗎?定個作息時間表試試看吧!
首先,我要分享一下我婆婆的育兒經驗。我的婆婆初為人母時,採用的是寶寶一哭就餵奶的方式,差不多每兩個小時就要喂一次,就連半夜也不例外。她生了四個孩子,前三個孩子的年齡分別只相差兩歲。她說頭6年帶孩子的記憶,如今一片模糊,什麼也想不起來。她不太記得孩子小時候的情形,因為她那時已經忙昏頭了。
現在,看到我們夫妻按照醫生的方式,為孩子專門制訂作息時間表,她就很羨慕地說:「當初如果知道這個方法該有多好。 現在,絕大多數的醫生都鼓勵母親,寶寶一哭就餵奶,或每兩個小時喂一次奶。如果你很喜歡這種寶寶一哭就餵奶的方式,這個方法恐怕不太適合你。根據我的觀察,寶寶一哭就餵奶的媽媽們,絕大多數都睡眠不足、身體疲憊、心情沮喪。
一哭就餵奶的寶寶比較愛哭鬧,家裡的氣氛通常比較緊張。我常聽年輕的父母說,他們只想生一個,因為帶孩子太累了,而且很麻煩,一旁的祖父母聽了,也同意地點頭。一個小小的嬰兒,似乎就能夠把全家大小累得精疲力竭!其實,育兒的方式可以截然不同!照顧嬰兒可以簡單又有條理,家裡依舊可以享有安寧,父母可以盡情享受育兒的樂趣,並且期待再生一個。
帶著寶寶出院回家後,就要立刻訓練寶寶適應家中的作息時間。先為寶寶制訂一個作息時間表,訓練他在固定的時間吃奶和睡覺。想要寶寶健康,家裡寧靜祥和,制訂一個好的作息時間表非常重要。制定作息時間表時需要注意:每4個小時喂一次奶,新生兒晚上應該有七八個小時的睡眠,而且是一覺到天亮。 下麵是一個作息時間表的範例:
但是關於寶寶吃多少能飽這個問題,卻是一個未解之謎了。每個寶寶都不一樣,自然不能拿別人家孩子的標準來衡量自家寶寶。
所以,我們給沒經驗的爸爸媽媽們普及幾個寶寶沒吃飽時的表現,希望爸媽可以參考對照,對寶寶飯量有一個基本的瞭解,避免喂多喂少給寶寶身體造成傷害和負擔。
具體如下:
(1)大便: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大便是黑色、棕色或者綠色的,這是他從娘胎裡帶出來的胎便。等到胎便排完,出生3天以後,寶寶大便仍然是這個顏色,說明寶寶沒吃飽。正常情況下,這個時候寶寶大便已經過渡為黃綠色了。排便次數也應該在3、4次以上。
(2)小便:
寶寶如果吃飽了,每天小便的次數會在6次以上。因為充足的母乳攝取會增加寶寶體內水分,使寶寶排尿次數相比剛出生時多很多,剛出生那兩天,每天可能只用1、2片尿片,但後來每天就會用到5-8片,尿液也呈現淡淡的黃色或者透明色。
(3)體重:
一般寶寶剛出生那幾天因為排胎便,體重會減輕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寶寶出生10天以後,體重還恢復不到出生時的水平,那就說明寶寶不是生病了,就是餵養不足。一般餵養不足是寶寶體重變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4)吃奶次數和時間:
一般來說,寶寶每天會吃8-12次奶,平均每1個半小時或者2、3個小時就要吃一次;每次含著乳.頭,每吸2-3口就會吞咽一大口,持續吃個10-20分鐘左右就會吃飽。
(5)吃奶狀態:
當寶寶很餓的時候,含著乳.頭他就會整個人沉浸其中,不被影響的專心大口吃奶。等他吃飽了,眼珠就開始左晃右晃,注意力轉移到別處,對周圍的其它事物感興趣。即使媽媽再喂,他也只是含著乳.頭玩耍走神,不會再有急切的吞咽動作。
寶寶的奶量是每公斤體重每24小時100-200毫升。一般來講,100毫升已經能夠滿足寶寶的正常需要,但有些寶寶胃口大,可能需要適當增加,但以不引起消化不良為原則。 不過,寶寶自己也能夠控制的,別看他們小小的,可精靈呢。 寶寶和大人一樣,也有胃口不好的會後,飽不飽,他們自己最明白(媽媽們可不要小看他們哦)。如果寶寶很快喝完奶後,馬上就哭,往往提示媽媽可以再增加奶量;如果寶寶喝了一點點就不喝了,也許是他們不舒服了或者環境中有更加吸引他們的事情,此時,媽媽不必勉強寶寶喝到一定的量。
其實,家長雖然剛開始不瞭解寶寶的需求和小動作,但是隨著養娃的深入,漸漸就會對寶寶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了如指掌,不再手忙腳亂。關於寶寶吃飽沒吃飽這個問題,家長還是要重視起來,不然寶寶不知道飽饑,盲目吃下去,對腸胃和身體都沒什麼好處。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