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三歲以後,我對她的數學啟蒙越來越上心。我始終覺得,數學啟蒙是一種素質教育。我想教孩子數學,並不是為了以後入學要怎樣領先於人,而是為了開發智力,建立邏輯思維。
孩子對世界的感知是具象的。一顆星星、一個月亮、一朵花,分別是什麼樣子?媽媽是誰,爸爸是誰?孩子都是靠具體的形象辨認的。但數學卻是抽象的,我們給孩子數學啟蒙,就是讓孩子對現實中的具體物體,形成抽象概念,讓孩子看到兩個蘋果的時候,腦子裡不只有蘋果,而且能對應到「2」這個數字。
真正的啟蒙不僅僅是「識數」
這一步聽起來簡單,但其實是一種「0-1」的突破,是最需要反覆磨的。我在給果果啟蒙時就深有體會。
果果2歲多時,家人一度認為她「識數了」,譬如能從1數到幾十,或者出門看到車牌號都能讀出來。但我發現,如果我給果果5個珠子,問有幾個?她說不知道,必須從1開始數起,如果換成5根鉛筆,又要再數一次。這就是死記硬背了數字,但不理解數字究竟是什麼概念。
真正理解「2」這個概念時,就算把兩個蘋果,換成兩個橘子、兩輛車、兩本書,孩子也不會必須根據物體來說數,而是能用「2」這個數量,將這些事物的內在關係聯繫起來——這才是數學的意義。
最好的數學啟蒙不是課堂,是生活
其實我最看重的,就是鍛鍊孩子這種「理解事物內在聯繫」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能力不僅能在學習中幫助孩子——不管是小學數學,還是未來學習代數、幾何,為其他理科打基礎時,也都能對抽象概念得心應手;而且還能幫孩子在應對現實生活中的難題時理清思路。
那麼,怎麼給孩子數學啟蒙好呢?好多家長都覺得不知道怎麼教,和我最早給果果啟蒙時一樣,教來教去,還是數數、認識數字。所謂「從0-1的突破」,究竟怎麼做呢?
其實也不難,就是讓孩子在生活中去感知、去總結。比如在上臺階時,我們一起數數,「1、2、3、4…」;在玩積木的時候,我們根據顏色和形狀進行歸類;甚至在逛超市的時候讓孩子比較價格,學著結賬……把生活中的各種具象化的體驗,都和抽象的數字聯繫在一起。
關於邏輯思維方面,我之前給大家分享過《美國幼兒園都在用的文氏圖》和《Cause & Effect 因果關係思維訓練法》,都是從幼兒園以前就可以玩起來的。今天咱們說說身邊就能利用起來的「好教具」,我們在家就能幫孩子數學啟蒙。
1、生活中隨時可以「數數」
雖說數學不只是「數數」,但計數是一切數學活動的基礎。我們教孩子計數時,別隻關注數字對不對,也要留心其他。
例如,果果一歲前後學數數時,不是從背誦,而是從手勢開始學的,一邊擺手勢一邊說數字。這時孩子不僅有了數的概念,還要調動觀察力、注意力、手眼協調能力,漸漸地,對計算也有了概念。
我們還可以利用身邊的日常物品、玩具,讓孩子伸出手清點,這樣孩子要數出物品的數量,嘴裡說著「1、2、3」,手還要一個一個點,眼睛也要跟著手動,最後還要說出總數,就同時鍛鍊了多種能力。
對數有了概念,下面就可以提高難度,例如和孩子做一些按數取物、按群數數的活動。例如我對果果說,「給媽媽拿3個橘子」,看她是不是理解3的概念。或者把積木倒在地上,一起來按照「每4個一堆」分組,看看她是不是每組都能放4個。
果果一開始還是一個一個數,但時間長了,量變就積累出質變,有一天我們一起做邏輯狗的題目時,突然發現她會」目測「了,看一眼圖片上的星星、雲彩,嘴裡立刻能說出「這是5」、「這是6」,完全略過了清點的步驟,這就說明孩子不僅明白「數」,對「量」也開始有概念了。
2、如何將數與量對應起來
當孩子對「數」和「量」都有了概念,就可以多做一些將數和量對應的遊戲。這個階段不要心急,多鼓勵,因為數與量的對應,對孩子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
我們要準備一套數字卡片,其實不需要買,自製就可以,可以先做10以內的,之後隨著需要再增加。然後準備一些和數字對應的實物,例如蘋果、積木、筷子、絨毛玩具,都可以,拿出卡片2,孩子就拿出2個對應的物體放過去。也可以做連線,例如擺出3個蘋果,4個橘子,讓孩子把相對應的數字卡片挑出來。
如果覺得用實物很麻煩,也可以用畫,畫出5個蘋果、6個橘子,對家長來說並不難,我們多畫幾張紙,提供給孩子來和數字對應。如果覺得畫畫也很麻煩,那我推薦最好用的撲克牌。
撲克牌本身就是既帶有1-10的阿拉伯數字,又帶有用花色表示的「量」,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數」、「量」認知教具。像下圖這樣,將撲克牌中間有點數的地方剪下來,外框只留下數字,讓孩子去找對應的外框拼起來,是不是特別好玩,又好操作?
我們還可以教孩子「量」與「量」直接對應。例如,一排擺出積木,一排擺出橘子,讓孩子去找共性,5個積木和5個橘子那一堆可以放在一起,那麼中間聯繫它們的是什麼呢?就是數字卡片5。
最近我在帶著果果玩的邏輯狗裡面,就有很多這類題目。下面左右兩道題,都是要求將相同數量的物體直接對應起來。邏輯狗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並沒有強調認識數字,但卻在大量的練習中,讓孩子自己總結出數字的概念。
3、如何認識數的大小
教會孩子比大小,首先要讓孩子理解「量」的多少。如果我們直接對孩子說,「10大,7小」,這種概念對孩子來說太抽象了,很難消化,就算死記硬背下來也很很沒意思,容易忘記。而我們小時候學的「3個蘋果比2個蘋果多」,雖然老套,但卻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因為有視覺化的、具體的呈現。
所以我們也可以用水果、玩具,來結合「量」的概念,來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
數字對孩子來說是抽象的,用視覺化的呈現,可以幫孩子理解數的含義,以及什麼是多,什麼是少
上圖中的教具可能不是每個家庭都方便的準備的,所以我最推薦的還是棋牌類遊戲。
九月份果果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放學後到附近的姥姥家玩兒,姥姥就帶著果果玩撲克。我本來還嘀咕,「怎麼讓三歲孩子學玩牌呢?」可是幾天下來,我發現孩子很快掌握了1-10的大小規律,誰大誰小,誰能管誰,玩得特別溜。
晚飯後和爸爸玩牌,正將抽到的牌,按照花色、大小排列
十月份我和一個醫生朋友聊起這件事。她立刻興沖沖說起,已經上小學的兒子現在數學特別好,小時候也是這樣啟蒙的。她說不僅教孩子玩牌,還教孩子玩麻將,從按照大小排列開始,到真的按照規則打牌。
她說,「因為數字概念對孩子來說太抽象了,但撲克牌、麻將都有圖案,麻將牌也有幾個餅啊,幾個條啊,孩子就會數,很容易記住。打牌的過程中,他就理解了數的大小,誰要和誰湊,玩著玩著就記住了。」
在棋牌類遊戲中經常用到的骰子,也是特別好的數學啟蒙工具。因為骰子上面有點數,孩子很容易識別和記住。譬如我教果果玩飛行棋,遊戲規則中,誰扔出幾點就走幾步,果果很快就明白了3步和5步是誰多誰少,一心想要扔出6。
4、如何啟蒙加減法
在玩飛行棋的過程中,孩子還會接觸加減法。因為棋子走到終點的時候,就剩那幾格,骰子點數多了還要退回來,只有正好的時候才能到達終點獲得勝利,這樣孩子就開始發現,5-2=3,3-1=2,這樣的規律。
不僅僅是飛行棋,許多有骰子的遊戲都能讓孩子玩著算數,例如大富翁。因為大富翁裡面除了有步數,還有許多面額不同的錢,還要投資、買地、賺錢,孩子就會自己計算這個錢怎麼分配,開始運用加減法。其實在遊戲過程中,孩子不僅僅在數學,還要去記住規則、運用規則,這樣就鍛鍊了記憶能力,學會了邏輯思考。
此外,我們前面說過的撲克牌,在加減法啟蒙中也能派上大用場。
PS,一些好書推薦
其實只要我們願意在生活中多花點心思,陪孩子玩起來,數學啟蒙就很簡單,也很有趣。最後,給大家推薦一些數學啟蒙的讀物吧:
繪本類的,低齡階段有一套《鼠小弟愛數學》,是我一個當大學老師的好朋友推薦的,果果目前的年齡讀起來剛剛好。此外還有:《走進奇妙的數學世界》《數學幫幫忙》《你好!數學》《漢聲數學圖畫書》《米奇妙妙屋數學啟蒙故事》。
遊戲類的,我首推德國的《邏輯狗》。這套書果果最近一直在看,每天我們拿出一小時「做題」。而裡面的題目不僅僅侷限於數學,還有各種類型的認知,和觀察力、邏輯力鍛鍊,我特別喜歡,一口氣買了3-5歲的套裝,後面還打算入小學階段的。
《公文式教育:最好玩的數字書》也是特別好的一套書,動手又動腦,同樣分了不同年齡段和不同領域,可以從3-4歲看起。此外,《頭腦轉轉轉智力遊戲書》《生活數學大爆炸》這類思維遊戲書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看。
花時間說
其實從數學啟蒙,也可以談到空間啟蒙,就是一些3D立體的認知和遊戲,因為果果年紀比較小,這方面我正開始摸索,之後有了好的經驗和感悟再寫給大家。總之,我是希望在學齡前階段,孩子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從小就能感受到走進知識的快樂,而不是會想要逃離和拒絕。
我小時候數學很好,是奧數生。但中學後因為不喜歡老師教學方法,產生了排斥情緒,和理科漸行漸遠。雖然後來成了文科生,還是會在數學上吃虧。高考時總成績壓人大、復旦分數線幾十分,全靠其他幾門,數學依舊不及格。選專業時我也不選最火的商科,因為想避開高數……
果果從小特別愛看書,讓我經常看到自己兒時的影子。我並不介意她以後學文,但我希望她能在自己喜愛和擅長中做出選擇,而不是在短板中考慮逃避哪個。更重要的還是希望為她的邏輯思考力打好基礎吧,相信孩子有了這個,不管以後學什麼,都能事半功倍,也更有興趣和能力去做好。
參考來源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