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人的日常活動,90%都在不斷重複原來的動作,習慣動作是潛意識,無需大腦思考,無需用意志去控制。不良習慣,對於人的一生的負面影響也是難以估計的。
在中小學時期,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薰陶,比如,生活習慣、閱讀習慣、勞動習慣等。對於孩子的惡習,家長一定不要縱容。
01 依賴性強、不愛思考,遇到問題就找家長
這是一位媽媽發來的求助:
我家孩子快讀小學了,獨立性很差,特別依賴媽媽,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等自理能力,還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畫畫的時候打不開彩筆盒,不會自己想辦法,就是找媽媽;玩滑梯和小朋友發生衝突,不會自己面對,就是哭著找媽媽;看動畫片裡提出的問題,不會自己思考答案,就是問媽媽……
獨立,是一個人的良好習慣;愛思考,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習慣於依賴別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較脆弱,不能承受風雨。我們愛孩子,就要捨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
我們能夠擁有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種依戀,是為了分離!
給家長的建議
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過於代勞、過於保護;交流的時候,多向孩子提問,激發他的思考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完成事情,別忘了適時給一點啟發;讓孩子擁有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02 願望沒有得到滿足,就發脾氣、鬧情緒,甚至動手打人
前段時間,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外出旅遊,其中一個朋友的孩子5歲,僅僅相處了三天,這男孩的火爆脾氣,讓所有人都崩潰了!看電視時,他說要看少兒頻道,他媽媽只不過慢了一秒鐘的時間,他居然抓起遙控器拚命往電視機上砸去,一邊還撕吼尖叫。
吃晚飯時,他喝了很多飲料,他媽媽說不能喝太多,結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媽媽的腦袋上,還理直氣壯地哭喊;朋友們一起打撲克,他想玩,就單獨給了他一副,誰知他不領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東西都掀翻了……
別人的孩子,我不會干涉。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孩子的家長:必須儘快幫助孩子糾正惡習。
如果希望全世界都圍著他一個人轉,一點願望沒有滿足就大發雷霆,那麼將來長大到了社會上,肯定會撞得頭破血流!
當他遭遇拒絕、遭遇失敗、遭遇挫折的時候,不會有很好的心態去面對問題,更不能理智地解決問題。
給家長的建議: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