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孩子哭了,兩位家長截然不同的做法,你更看好哪一個?教育孩子的案例。
案例一:
在人來人往的商業街上,有無數的店鋪子裡放著促銷的廣告,在街頭一個不太起眼的櫥窗邊上有一個帶著綠色帽子的小孩子坐在地上哭了。
約莫5、6歲的樣子,聲音很快就引來了一群人的關注,孩子的媽媽在旁邊紅了臉,一個勁的安慰孩子,說不哭了,不哭了,以後想要什麼媽媽都答應你好了。
當然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只是這位媽媽的權宜之計。
等到沒人的地方,還不知道怎麼教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呢。
成年人都是好面子,兒子這麼不給臉面,細心的人是看得見的,這位媽媽雖然柔聲細語的說著「不哭呢」,但她的拳頭捏的比誰都緊。果然在人群散開之後,這位媽媽就直接上手打了孩子幾巴掌。
孩子確實是不哭了。
其實也沒什麼事,就是小男孩看中了一個玩具,他媽不答應。
案例二:
也是在一個熱鬧非凡的商業街上,也是個戴著帽子的小男孩在櫥窗邊上哇哇大哭,想要一個玩具。
只不過這個小男孩帶的是紅帽子,旁邊跟著的是他的爸爸,當然還有一群吃瓜群眾。小男孩的爸爸,沒有居高臨下的望著孩子,反而是蹲下輕輕的拍著孩子的後背,給孩子說:「你看,有這麼多叔叔阿姨看著呢,幫爸爸一個忙先回家,明天我們和媽媽一起來買玩具」。
小孩子噘著嘴:「拉鉤上吊」!
爸爸耐著性子,和孩子拉鉤上吊100年不變。
最後孩子自然也不哭了。
案例一中媽媽的觀點是:熊孩子就得打,不打沒法管。
案例二中爸爸的觀點是:要給孩子講道理。
你說呢?如果是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麼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75668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