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不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還在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藏起來準備冬眠,所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有序輪迴,當我們遵守大自然規則,寶寶自然能更好的成長!
古語云:「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宜『去寒就溫』」。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樣的日常護理:
1)保持小肚子、小腳丫清潔乾燥溫暖
襪子勤洗勤換,鞋子保持乾燥溫暖。建議媽媽每日睡前把寶寶穿的小鞋子放在暖氣上烘乾,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較好的鞋子非常重要。衣物在晨起時也要放暖氣上捂熱後再給寶寶穿著。
2)預防寒冷侵襲,但不可暴暖
忌諱穿著過厚,烘烤腹背(一面冷一面熱)、暴暖大汗。天冷的時候,多數家長會把孩子蝸居在溫暖的室內,一旦出門,冷風刺激皮膚毛孔就會收縮,非常容易把熱氣淤積在體內,所以建議家長平時或出門前,用室溫的冷水給寶寶洗手洗臉,提前適應室外溫度,以增強寶寶的自身免疫力,這點是非常必要的育兒護理方法。
3)從外面回家不要馬上給寶寶脫衣服
應該讓寶寶逐步適應室內的溫度,外衣的寒氣逐漸被室溫暖化後,再脫衣比較合適。有流清鼻涕的寶寶可以先給一杯暖暖的大麥茶喝下溫暖腸胃,體質虛寒的寶寶尤其適用。
【飲食原則】:不求不給、不缺不補
從立冬開始,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在飲食的選擇上可以考慮增加一些高蛋白的牛肉、魚、雞肉等動物性食材及豆製品,同時搭配富含礦物質、維生素的芝麻、核桃、花生、蜂蜜(一歲以上)、銀耳、百合、蘑菇等滋陰食材以免熱氣損耗陰津。
現代冬季也有大量蔬菜水果上市,多吃一些冬季當令的蔬果——如白蘿蔔、綠葉蔬菜、芋頭、南瓜、黃瓜、梨等,這些果蔬都具備清火潤肺、滋陰潤腸的作用。
家長需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進行細節調整。例如:已經體重超標的寶寶就不要給予大量高脂肪、高能量的肉蛋奶食物了,而是相對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為主的蔬果、粗雜糧、菌藻類、堅果等食材攝入比例。
貧血的寶寶增加鐵含量豐富的蛤蜊、瘦肉、肝臟、綠色蔬菜等。缺鈣的寶寶增加乳製品、豆類、堅果等食材。
相對體重較低的寶寶,則正好和胖寶寶相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均衡攝入,再加上適當比例的蔬果、菌藻、堅果攝入能夠讓寶寶的吸收事半功倍。
適合寶寶冬季吃的水果
1)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非常適合冬季寶寶適量食用。
建議生吃(潤肺)品種:鴨梨、雪梨、庫爾勒香梨、把梨(軟梨)、香水梨等
建議熟吃(潤腸)品種:萊陽梨、碭山梨、豐水梨等
2)柚子:性寒,味甘、酸,有止咳平喘、清熱化痰、健脾消食的食療作用。
柚皮又名橘紅,有理氣化痰、健脾消食、散寒燥濕的作用,所以蜂蜜柚子(皮)茶是暖胃健脾、理氣散寒的冬季佳飲。值得一提的是,脾胃虛寒的寶寶、吃藥中的寶寶、高血壓或服用避孕藥的媽媽不宜食用。
建議品種:紅肉蜜柚、沙田柚、蜜柚、香柚等。
3)橘:橘類對於大便乾燥的寶寶十分推薦,同時橘肉也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橘類和柚子正好相反,果肉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止咳的作用;橘絡則甘寒,所以吃橘的時候,橘子肉一定要帶白色的橘絡一起吃,才會最佳利用其食性。橘皮(也稱橘紅),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的功效。建議媽媽們吃完的橘子皮也不要扔,曬乾後加冰糖煮水或烹飪肉菜的時候配1~2瓣,也有食療效果。
建議品種:蜜桔、貢桔、金桔
適合寶寶冬季吃的食譜
所謂「冬藏」,主要是冬天蘊藏足夠的腎氣,春天才能健康生長發育。黑色食物一般都是固腎的,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對嬰幼兒來說,不但營養豐富,且多有補骨增髓,烏髮強身的食療功效,尤其先天發育不足、過敏體質(非豆類過敏)的寶寶,適當增加黑色食物將大有裨益。
1)三黑粉:補骨添髓(8個月以上適用)
材料:黑豆20克、黑米20克、黑芝麻10克
做法:原料烘焙熟後研磨成細粉用罐子裝好,食用時用沸騰的水沖泡5分鐘即可。
食用:每日1~2湯勺即可。
功效:補骨添髓,增強免疫力,可用於過敏體質緩解期。
三黑為五穀雜糧中偏溫補的配方,有內熱(大便先干後濕或者完全乾、咽喉紅腫、眼屎增多、脾氣急躁)的寶寶建議與無糖純藕粉搭配著吃,以中和其熱性,並不損其他功能。
2)大麥茶:暖胃健脾(出生即可飲用)
材料:大麥適量
做法:把大麥淘洗乾淨,放在篩子裡曬乾。曬時上面放一層紗布防灰塵,曬好後就可以炒了。炒時要注意火候不能太大,鍋熱轉小火。一定要小火,火大了外面的皮糊了裡面還沒好。炒至焦黃即可,飲時用熱水沖泡。
功效:據《本草綱目》記載「大麥味甘性平,有去食療脹、消積進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熱、益氣調中、寬胸大氣、補虛劣、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化穀食之功。」
大麥茶可以作為冬季常備的保健飲料,寒冷的室外回到室內,一杯暖暖的大麥茶可以迅速緩解、驅散口腔,鼻腔,呼吸道以及腸胃內的寒氣,健脾暖胃的同時,可以清除臟腑蓄熱,尤其是適用於積食腹脹、嘴干口苦的寶寶,大人也可以喝。
3)荸薺白蘿蔔粥:清肺潤燥(8個月以上適用)
材料:荸薺2個、白蘿蔔1根、大米100克
做法:白蘿蔔去皮、切丁;大米煮成粥後放入荸薺和白蘿蔔丁同煮5分鐘即可。
食用:消化力弱、脾胃虛寒的寶寶不宜食用。
功效:清肺止咳,滋陰潤燥。
老話說「青菜豆腐保平安」,《紅高粱》也唱到:上下通氣不咳嗽,其實都是在講腸胃之氣順暢是非常重要的。媽媽可以觀察寶寶,腸胃之氣一旦堵塞,表征就會發現寶寶咽喉紅腫、咳嗽、大便次數和性狀異常等。白蘿蔔、白菜,正好可以幫助腸胃肅順清泄哦。
【本文專家】:鄒春蕾,國際註冊營養師,中國式營養育兒理念的積極倡導者,Rayman媽媽育兒俱樂部創始人,多家全國性兒童營養機構和育兒媒體特邀營養專家。出生於中醫底蘊深厚的家庭,曾在德國、新加坡、挪威等國生活,了解世界各地的先進營養理念,並將其與古老的中醫智慧相結合,指導實際的中國落實式育兒生活。
*版權聲明* 本文文字內容皆為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處 :【超級育兒家】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