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保護」讓孩子喪失了咀嚼的本能?

Alice k ...| 2017-12-11| 檢舉

循序漸進,找回咀嚼力:咀嚼練習

當孩子吃飯總是慢吞吞時,家長應該反思,孩子是否因為過度保護而喪失了咀嚼的本能?只要有認知就不遲,還是有機會重新訓練孩子的咀嚼能力。從給予堅果類開始嘗試,或是像芭樂等較硬的食物,切成丁狀後,一顆、兩顆,讓孩子慢慢練習咀嚼。從每一、兩顆咀嚼三十次,慢慢提升到五十次,最後到一百次,一方面讓孩子體會將食物嚼成食糜的變化,二方面讓孩子已經弱化的咀嚼肌群適應逐漸增強的咀嚼力量。(關於咀嚼弱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我的《顧好牙齒讓孩子不生病》一書,當中有更詳細的說明。)

咀嚼與吞嚥練習建議在餐前五到十分鐘,稍微練習五到十口食物,同時多注意咀嚼的動作,提醒自己要耐心咀嚼。練習是為了讓大腦重新適應新的咀嚼型態,所以每個動作都要提醒與確認。由於吃飯嚼食是下意識的動作,如果在正常吃飯的時候練習,在下意識進食的時間卻要進行練習,每個動作都被迫拉高到意識層面,往往會吃得不知所措,這樣咬也不對,那樣吞也不對,結果弄得無心吃飯,反而弄巧成拙了。如同棒球選手上場比賽,原本要靠下意識的反射動作擊球,請他認真一點的結果,反而變成需要拉高到意識層面思考,造成額外思考時間的浪費,自然表現不好。所以吃飯時開心地吃,只要注意選擇較硬、較粗糙的食物,加上多咀嚼,這樣就可以了。

咀嚼練習時,千萬不要著急,不要為了急著訓練,就突然間大量而長時間的訓練,這樣反而會導致孩子咀嚼肌過度運動,出現痠痛而無法進食的窘境。寧可慢慢來,即使到了成年也是一樣—曾經有醫學院為了做咀嚼研究,女學生在一天內大量咀嚼口香糖,結果後面幾天臉頰肌肉痙攣,導致好幾天嘴巴張不開而就診。

其實不只我們的下一代,現代人已經習慣食物精緻化,誇張如早餐店的三明治都要切邊,就表示咀嚼弱化的問題其實已經十分嚴重。過度精緻化的食物讓口腔周圍顎骨的發育變差,也使需要牙齒矯正的病人日漸增加。除了產生美觀問題,政府應該也要重視這種文明病。弱化的顎骨除了讓牙齒排列不整齊,更重要的是食物沒有確實咀嚼,會讓消化道功能受影響;顎骨狹窄,導致鼻道與咽喉氣道狹窄,也讓呼吸道功能受影響。其他還有身體姿勢、小腦平衡,甚至大腦功能弱化等問題。

【作者介紹】趙哲暘

父母親的身教與言教對其人生與診療工作的影響十分深遠。雖然長期工作繁重,但只要有機會照顧病人,總是用盡全力改善病人的口腔健康;更期許自己行有餘力能發揮所長去幫助更多人。曾因親身體會甲狀腺亢進的不適,決定將多年行醫經驗與研究所得集結成冊,以期推廣強調不管社會如何進步,醫療終將回歸以人為本的方式。

 學經歷: 氧樂多牙醫診所、仁祥牙醫診所院長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師 前慈濟臺北分院主治醫師 著有《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牙齒有毛病,身體一定出問題》、《顧好牙齒,讓孩子不生病》

來源:gfamily.cwgv.com.tw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74883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