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讓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媽媽都有這樣一個煩惱:
孩子跟爸爸媽媽都不親,跟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最親。
而且生活習慣跟老人很接近,有的孩子甚至連神情動作,說話的語氣神態都跟老人一樣。
各位媽媽可要注意了,孩子小時候跟誰睡,可能影響了他們這一輩子。
跟誰睡影響性格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好手。
他們會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跟自己親近的人,從而形成自己最初始的一套行為習慣。
除了行為習慣,孩子跟誰一起睡覺,睡眠模式也會跟誰的比較相似。
老人的睡眠比較淺,很早睡也很早醒,一旦被吵醒就難以再次入睡。
如果孩子跟老人一起睡覺,睡眠模式也會變得跟老人家一樣。
跟誰睡最好?當然是媽媽
很多老人家,特別是姥爺姥姥,為了幫助新手爸爸媽媽,會主動承擔哄孩子睡覺的責任。
其實,這樣子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發育。
孩子出生之前就跟媽媽是連接在一起的,出生以後靠哺乳和照料繼續連接在一起。
如果不讓孩子跟媽媽一起睡覺, 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夜間的哺乳。
儘管我們可以選擇人工餵養,可是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口奶,他們更需要的是與媽媽親密無間的相處時光。
孩子可以通過和媽媽相處來形成安全感, 這份來自媽媽的安全感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
所以,孩子最好還是跟媽媽一起睡。
跟媽媽一起怎麼睡?
很多人說,有孩子後的第一年,是離婚的高峰期。
離婚的原因,都跟怎麼睡覺有關。
很多媽媽,特別是新手媽媽,在孩子出生後第一年裡都無暇顧及到爸爸。
這個時候,很多媽媽為了照顧孩子,會選擇讓爸爸去睡沙發、睡書房、睡地板。
這樣子的做法,會讓爸爸感覺受到了冷落,把爸爸從家庭中推出去,嚴重影響了夫妻關係。
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爸爸的感受,還要讓爸爸參與到照顧孩子當中來應該怎麼做?
很多聰明的媽媽會選擇: 孩子睡小床,靠著大床媽媽的那一側。
這樣子,既方便了媽媽夜晚哺乳、照顧孩子,又能照顧到爸爸的感受。
需要幫忙的時候還能直接叫醒爸爸,豈不是美滋滋?
不要這樣睡
我一些在國外生活的朋友跟我說,
外國人都是讓孩子從小獨自睡自己的房間,就算剛剛出生的孩子也不例外。
可是每晚她們哄孩子睡著後,只要一離開房間,不到十分鐘孩子就會哭起來。
這樣,朋友只好急急忙忙地過去安撫TA。
就是如此,每天晚上被孩子的哭聲吵醒,再在屋子裡頭穿梭,簡直把她們逼瘋了。
孩子那麼小,自己一個留在黑漆漆的房間裡面當然會害怕,一害怕自然就會哭著找媽媽。
因此, 孩子3歲以前儘量還是不要分房睡。因為過早分房睡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也會增加媽媽照顧孩子的難度。
*參考:《希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小編說:
孩子跟誰越親近,性格脾氣就會跟誰越接近。而跟孩子親近的最簡單途徑,就是跟孩子一起睡覺。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