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就有位家長跟我說,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叛逆,說什麼話都聽不去進去,偏偏要和你對著幹,真是拿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
其實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但其實很多問題都是由家長所導致的。大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一致地認為都是孩子的錯,「恨鐵不成鋼」,覺得孩子有嚴重的問題。
可是很少有家長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通常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可能是母親一個小小的舉動,或者一句話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家長本著為孩子好的心態,處處限制孩子,才影響了孩子的發展,有句話說的好,媽媽的素質有多高,孩子就能飛多高。
那麼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到底應該怎麼去教育孩子呢?鑒於各位家長都在問我這樣的問題,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教育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具體如下
(1)「攀比媽媽」讓人厭煩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幹,你再看看你自己。」這是媽媽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在大家面前,媽媽總喜歡把我和別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說我不好,就是表揚同事或者鄰居的孩子比我強。

其實,我覺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錯。
點評:對孩子的責備使得他有些不服氣,甚至反感。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獨特個性和自信心不利。
建議:媽媽應該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能力和興趣,絕不能按照一個標準要求他們。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幫助他一起開發潛能。
(2)「謙虛媽媽」壓抑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我總喜歡表現自己最拿手的長項,但媽媽總當著他人的面說我做得不好。

點評: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較興奮,喜歡表現,同時也不免出現一些小差錯,這是正常的。可是媽媽卻認為孩子的「人來瘋」讓家長丟面子,或者為了顯示自己的教子有方,當著眾人的面指責孩子。
建議:孩子的自尊心有時候比大人還強,而且心靈也比較脆弱,上述做法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感,喪失自信心,甚至出現反叛情緒。
當孩子開始不聽媽媽的話,開始對媽媽的教育出現叛逆行為的時候,做媽媽的就應該開始細心的觀察一下,自己什麼地方引起了孩子的反感。

如果是自己的不對,要及時的改正。不過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外界的瞭解越多,獨立性的要求越強烈,也可能出現逆反心理,都是正常的。
(3)「無能媽媽」失望孩子
孩子:我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是媽媽都不會。媽媽早出晚歸,她對我的愛好好像根本不感興趣。
其實,我很希望媽媽能夠陪我一起玩。而且媽媽對我的提問也從來不熱情回答,還說我的問題很奇怪,說小孩子的話為什麼這麼多。

點評: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都很強,他們想從媽媽那裡瞭解很多事情,以滿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如果媽媽總是一問三不知,便會使孩子感到很失望。同時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很不利。
建議:為做一個令孩子喜歡和自豪的媽媽,讀書學習是關鍵。但是,同時,盡可能抽時間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語交流。
畢竟媽媽 不是完美的,總有些事情是媽媽不會的。也沒必要為了孩子而去學這學那,要告訴孩子知識是無涯的,媽媽會不斷的充實自己就想孩子現在做的一樣。要讓孩子自己 去學會學習新的東西。

(4)「手機媽媽」冷淡孩子
孩子:媽媽一有空總坐在電視機前,對於電視連續劇是一集不落,而把我擱在一旁。媽媽把電視節目看得比我重。
點評:如果媽媽一直與電視機為伍,就會缺乏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看書和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開展親子活動的機會。
這不僅會失去許多和孩子溝通的機會,而且也影響孩子,使得他也從小喜歡看電視,而不善於和人交流、溝通,嚴重的話,自閉症和孤獨症等一系列疾病也可能產生。
建議:童年很珍貴,媽媽有時間的話,應該多和孩子一起活動。

(5)「苛刻媽媽」束縛孩子
孩子:媽媽總對我不滿意,一心想把我當成一個「全能小神童」,鋼琴、舞蹈、美術、體操和電腦,我學了好多,可是她還總覺得我這樣沒做好,那樣沒學好。
點評:孩子一般都不喜歡過於苛刻的媽媽,這樣的媽媽對孩子過於嚴厲,而且總是說「不」。孩子經常處於一種不自由、被束縛的狀態。
建議:兒童天性喜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誰剝奪了他們這種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歡迎。切記不要過分嘮叨和幹預孩子,要大膽放手,讓他適當自由和放縱。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若教子"在孩子生下來後,幼小時期,心中是沒有是非標準的,他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因此,會自然地將父母的話當成行為準則,一旦誤導孩子,便會給孩子一生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怎麼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呢?
不如試試做這5種性格的媽媽,一定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具體如下
(1)快樂的媽媽:別把壞情緒帶回家
不管你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積攢了多少壓力,回到家了以後,你就是一位平平凡凡的媽媽。不要把壞情緒帶回家,那樣很容易傳染給孩子,奪走本應該屬於孩子的那份快樂。

在家裡,你要做一位快樂的媽媽,用快樂去感染孩子,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中開開心心的長大,長大後才能有積極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樂觀的心態。
(2)溫和的媽媽: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犯錯在所難免,家長總是忍不住發火,事後又非常後悔,但對孩子的傷害已經造成,後悔也無法挽回了。你知道嗎?
當你沖著孩子發火時,孩子心中充滿了恐懼。而經常被批評的孩子,通常很沒有自信,性格也會非常孤僻,不合群。而他自己也可能很容易對其他人發脾氣,就好像你對他發脾氣那樣。

所以,你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做一個溫和的媽媽。遇事不急,一定要讓自己在情緒溫和的時候再去處理問題。其實孩子犯錯了,他自己心裡也很清楚,所以他自己也會緊張地觀察媽媽的臉色。
如果媽媽能以平靜的表情去面對孩子,則更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3)堅強的媽媽:不怕困難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他就在不斷地經歷著挫折:第一次想要翻身時,那肉球般的小身體使足了勁兒也翻不過去;
第一次學走路時,小短腿搖搖晃晃,經歷了不知道多少次摔倒……像這樣,孩子的成長路上,總會經歷著各種各樣的困難。

當孩子遭受挫折時,你要做一個堅強的媽媽。冷靜的告訴孩子,失敗是人生必經之路,也是成功之母,不要太看重成敗,反而會失去更多。
媽媽在平時做事時,就要表現出勇敢克服困難的樣子,給孩子做好榜樣。要經常鼓勵孩子,不要在孩子還沒有想要放棄時,你就先告訴孩子沒什麼希望了。
堅強的媽媽,才能養出不怕苦、肯奮鬥的孩子。
(4)安靜的媽媽:少言寡語
有時候,孩子考試沒考好,媽媽難免多說幾句,以為這樣才能讓孩子記住這次的教訓。但你知道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嗎?

他會覺得:難道媽媽要說到全世界都知道我考試沒考好嗎?真是煩死了。
在孩子面前,要做一個安安靜靜的媽媽。千萬不要嘮叨,讓孩子心煩不說,還會激發孩子體內的」叛逆因數「,處處跟你對著幹!
與其對著孩子嘮嘮叨叨,你累孩子也煩,倒不如用簡短精幹的語言,清楚地告訴孩子他錯在了哪裡。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不說,還會更能把媽媽說的話當回事。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媽媽的責任尤其重大。所以,想要孩子出色,就從完善自己的性格開始吧!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72719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