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學好規矩,「說清楚、講明白」是很有用的,但這樣做常常還不夠。如果你以平靜肯定的語氣,加上具有說服力的姿勢,給孩子下達一道清楚明確的指示,而孩子卻依然不為所動怎麼辦?或是他早已知道你要說什麼,開始討價還價,又該怎麼辦?如果你所傳達的「我⋯⋯」訊息毫無效果怎麼辦?或你的時間很緊迫?正好發生衝突?孩子違反了一項重大的規定?
這時候討論無濟於事,而清楚明確的指示大概也幫助不大,所以這時候應該使用「說清楚講明白」的下一步,亦即「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不要理會他的反對。
以下這個例子,是四歲的安妮卡和媽媽之間的對話,正好可以看出孩子如何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那是個炎熱的夏日,安妮卡和媽媽在小鎮上買東西。
安妮卡:「媽媽,我可以買冰吃嗎?」
媽媽:「你今天早上不是已經吃過了?」
安妮卡:「可是我想吃嘛!」
媽媽:「吃太多冰不健康,會肚子痛。」
安妮卡:「媽咪,我真的很想吃冰。」
媽媽:「可是已經那麼晚了,我們必須馬上回家。」
安妮卡:「拜託啦,媽媽⋯⋯」
媽媽:「好吧,下不為例⋯⋯」
安妮卡怎麼辦到的?就是對媽媽所提的理由置之不理,也不和媽媽討論吃多少冰才算健康,超過多少就會肚子痛。她一再簡潔、堅決明確的重複她的願望,就像壞掉的唱片。
幾乎所有的大人在面臨這種情形時,反應都和這位媽媽一樣:先說出理由,開始討論,要孩子了解為什麼不可以吃冰。所以從她的角度來看,她也同樣要孩子明白她的願望,於是一個清楚明確的指示很容易變成一段冗長的討論,使得媽媽完全忘記自己到底要什麼,難怪孩子很喜歡這類討論。此外這也是得到媽媽關注 的絕佳機會。再舉個例子:
媽媽(蹲下來,注視安妮卡的眼睛,摸著她的肩膀,給她一個清楚的指示):「安妮卡,現在把樂高積木收進玩具箱裡!」
安妮卡:「為什麼?」
媽媽:「因為是你倒出來玩的。」
安妮卡:「真過分,每次都是我收拾,整天都在收拾!」
媽媽:「你不需要整天收拾。可是你必須學會,把你倒出來的東西收好。」
安妮卡:「提米(兩歲大的弟弟)永遠都不必收拾,實在太過分了!你總是什麼都幫他做,卻從來不幫我!」
媽媽:「提米比你小很多,他一個人做不來。」
安妮卡:「他可以,你愛提米勝過我!」
媽媽:「好了,不要再說了!你明明知道你這樣說是不對的!」
這串討論可以繼續延伸下去。安妮卡媽媽保持冷靜,尚未犯下錯誤。如果這場討論持續得夠長的話,她還是很容易犯錯的,而最後安妮卡是否真的會收拾,則很難說。在這種情況下是不適合討論的,安妮卡成功的讓媽媽所下達的明確指示,突然改變了方向。
再舉另一個例子。以下三歲的麗莎和媽媽之間的對話,幾乎每天早上都會上演:
媽媽:「麗莎,現在把衣服穿好!」(清楚的指示)
麗莎:「不要。」
媽媽:「來啦,好乖。等你穿好,我們一起做點好玩的事。」
麗莎:「做什麼呢?」
媽媽:「我們可以一起拼圖。」
麗莎:「我不要。拼圖很無聊,我要看電視。」
媽媽:「一大早看電視?絕對不可以!」
麗莎(哭泣):「老是不准我看電視!所有小孩都可以!只有我不行!」
媽媽:「不對。所有我認識的小孩早上也都不准看電視。」
麗莎這時為了一件完全不相干的事哭了起來,而她還是一直沒有穿好衣服。通常結尾是,媽媽把麗莎抱起來安慰她,然後幫她穿好衣服,雖然她自己也可以把衣服穿好。這個例子中,媽媽下達一道清楚的指示之後,也陷入一場沒有結果的討論。這一次麗莎靠著看電視這個題目另闢戰場,當然她也能把媽媽擺出來的每件衣物,從襪子到合適的髮夾,都大加討論一番。對一個還沒上幼稚園的三歲小女孩來說,她真有本事。
換媽媽來用「壞掉的唱片」這個方法
安妮卡和麗莎的媽媽能如何避開困境呢?使用「壞掉的唱片」這個方法,能讓清楚的指示不致於改變方向,也不致於離題。安妮卡已經讓我們知道,這個技巧可以讓她實現她想吃冰的願望,這次換安妮卡媽媽來用「壞掉的唱片」這個方法:
媽媽(蹲下來,注視安妮卡的眼睛,摸著她的肩膀,給她一個清楚的指示):「安妮卡,現在把樂高積木收進玩具箱裡!」
安妮卡:「為什麼?」
媽媽:「一定要現在。你既然拿出了積木,就要把它們收進玩具箱!」
安妮卡:「真過分,每次都是我收拾,整天收拾!」
媽媽:「來吧,安妮卡,現在把樂高積木收進玩具箱裡!」
安妮卡(開始收拾,並小聲抗議):「每次都是我⋯⋯」
麗莎和媽媽之間的對話也會完全不一樣。麗莎媽媽如果使用「換掉的唱片」這招:
媽媽:「麗莎,現在把衣服穿好!」(清楚的指示)
麗莎:「我不要。」
媽媽:「這裡,麗莎。先穿上襯衫。」
麗莎:「可是我要跟你玩!」
媽媽:「麗莎,現在穿上你的小襯衫。」
麗莎(嘟著嘴,但是穿上她的襯衫):「討厭⋯⋯」
你不相信這麼簡單就可以做到?試試看!很多父母都察覺到,他們經常參與了成效不彰的討論。當他們反過來使用「壞掉的唱片」時,對其成效深感驚訝。但「壞掉的唱片」絕對不可無止境的使用。你可以重複三遍,但不可以超過! 留時間討論
為了預防誤解,容我稍作解釋:親子之間的討論很重要的,而且一天當中絕對可以多進行幾次。一起吃飯時、睡前儀式進行時、每天安排給孩子的時段裡、 安靜的半小時裡⋯⋯在這類情況下,討論是很有意義的,而且會得到好的結果。這時候你有時間傾聽,可以讓孩子明白你的需求,並提出論點。請主動提供孩子這樣的討論機會,所有在使用 「壞掉的唱片」時省略不提的理由,都可以在這類安靜的半小時裡補充說明。如果孩子真的很在乎這件事,一定也會對這樣的討論感興趣。
大致上來說,孩子只有在能藉由討論而轉移話題、並想要獲得關注時,才會想要討價還價。在「安靜的半小時」裡,這個目的不見了,所以對孩子來說,討論或許根本不再那麼重要。
若是衝突發生、或孩子正好違反規矩時,討論是沒有用的。這時才應該使用「壞掉的唱片」這個方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