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對於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會有各種焦慮,擔心孩子會哭、會不睡覺、不吃飯。很多家長迷惑,孩子到底在孩子園裡「學」什麼,什麼才是合理的期望。
何為健康的體態?
3~4歲, 應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
4~5歲, 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確的站、坐和行。
5~6歲, 經常保持正確的站、坐和行走姿勢。
特別提醒:
保證每天睡眠11~12小時;午睡應達到2小時左右,時間可以隨孩子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椅子的高度以寫畫時雙腳能自然著地、大腿基本保持水準狀為宜;桌子的高度以寫畫時身體能坐直,不駝背、不聳肩為宜;床不宜過軟。
何為情緒的安定愉快?
3~4歲, 情緒比較穩定,很少因一點小事哭鬧不止;不高興時能聽從成人的哄勸,較快地平靜下來。
4~5歲, 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不高興時能較快緩解;需要不能滿足時能夠接受解釋,不亂發脾氣;願意把自己的情緒告訴親近的人,一起分享快樂或求得安慰。
5~6歲, 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知道引起自己某種消極情緒的原因,能努力化解;表達情緒的方式比較適度,不亂發脾氣;能隨著活動的需要較快地轉換情緒和注意。
特別提醒:
和孩子一起談論自己高興或生氣的事,鼓勵孩子與人分享自己的情緒。
允許孩子表達自己情緒,並給予適當的引導。如孩子發脾氣時不硬性壓制,等冷靜後告訴他什麼行為是可接受的。
要達到什麼樣的適應能力?
3~4歲, 能在較熱或較冷的戶外環境中活動,在幫助下能較快適應集體生活;
4~5歲 ,能在較熱或較冷的戶外環境中連續活動半小時左右,能較快適應人際環境中發生的變化,如換了新老師能較快適應;
5~6歲 ,能在較熱或較冷的戶外環境中連續活動不少於半小時,能較快融入新的人際關係環境。如換了新的孩子園或班能較快適應。
特別提醒:
每天為孩子安排不少於兩小時的戶外活動,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
經常玩把手轉圈、鞦韆、轉椅等遊戲活動,促進其平衡器官機能的發展。
經常帶孩子參加親戚朋友聚會等,支持他與不同群體的小朋友遊戲等,使孩子較快適應新的人際關係。
要達到什麼樣的生活自理能力?
3~4歲 ,在提醒下,飯前便後能洗手;在幫助下能穿脫衣服或鞋襪;能將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
4~5歲 ,飯前便後能主動洗手,方法正確;能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扣鈕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歲 ,能根據冷熱增減衣服;會自己系鞋帶;能按類別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特別提醒:
不論孩子做得好壞都給予適當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他發展自理能力的機會。
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洗臉、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確方法。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