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強迫孩子分享嗎?有一種惡劣教養,叫「不會分享就不是好孩子」

SnYek| 2017-11-14| 檢舉

分享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所有的美德都應該有一個前提,就是自願。

我的一位外教帶著太太和兩個女兒來中國工作。

有一天我應邀去這對夫婦家吃飯,剛好見到了一幕姐妹紛爭。這對夫婦的一些中國朋友給兩個女孩兒一人送了一個穿唐裝的娃娃。

兩個娃娃長相差不多,但是服裝有些不一樣。不知道為什麼,妹妹不喜歡自己那個娃娃,就喜歡姐姐的。可姐姐就不肯給她玩。

無論妹妹說什麼,姐姐只說「No!」過了一會兒,妹妹跑去找媽媽,「狀告」姐姐不把玩具給自己玩。

我聽見她媽媽說:寶貝,如果姐姐不願意,我也沒辦法。那是她的東西,你自己去想想有什麼辦法讓她給你玩一下?

妹妹一臉失望,說:那我去找爸爸。她媽媽說:可是爸爸又能幫你做什麼呢?小女孩想了想說:幫我找她要。

媽媽說:爸爸不希望看到你難過,可能會幫你找姐姐要玩具。姐姐如果給了,姐姐又會很難過,爸爸也不希望看到姐姐難過。不管有沒有幫你要到玩具,爸爸都會很難過。你希望爸爸難過嗎?

妹妹說:不希望。她媽媽又說:所以你自己去找姐姐要最好,對嗎?小女孩點點頭,又補充道:可是她不給我玩。

她媽媽說:你能想到一點什麼辦法和她商量,讓她給你玩一下嗎?或者你有什麼東西她喜歡玩,你們可以交換。

在媽媽的勸說下,妹妹又回到了房間,和姐姐「談判」去了。沒多久,就聽見兩個孩子的笑聲。

我當時被這個媽媽的方法折服了,她基本沒參與到兩個孩子的紛爭中,而是鼓勵他們自己去解決。

她說:分享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被強迫的事情都不會讓人感到快樂。我們平時也會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東西,但是不會強迫他們「分享」。她們自己決定要不要和對方分享自己的東西。

曾有個朋友告訴了我這樣一件事。

朋友看到兒子滿臉委屈和不情願,就說了一句:他現在還不想和你玩,想自己玩,下次再和你玩好不好?

小男孩的媽媽聽了以後很不高興,也不知道是對我朋友還是對他兒子說:我們有玩具都是帶出來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小朋友要學會分享,會分享才是好孩子。

一定要「分享「才是好孩子嗎?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可這些東西,我們未必想和別人分享,也不一定要去分享。成年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分享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所有的美德都應該有一個前提,就是自願。如果忽略了這個前提,就會變成利用「美德」的名義,侵害別人的利益。

父母如果沒有注意到這個前提,很容易誤會自己孩子不好,不友善。其實不是,他們只是比成人更能直接表達自己感受而已。

如果孩子自願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他感到快樂,分享的後果是他滿意的,他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分享」的美德。

但如果他每一次「分享」都是被迫,甚至被人用「 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 」之類的言語勒索、綁架。

有一個媽媽的方法可以借鑒。

她的小孩有很多書,還有一些是國外帶回來的原版書,比較珍貴,孩子自己平時看都很小心。家裡來了親戚朋友的孩子,都會對她小孩的書感興趣,想要拿來看,甚至想要借。

她讓孩子把書分了類,有一類是最喜歡的,一定不會借給別人的書;有一類是只能在家裡看的書,當然還有可以借給好朋友的書,可以送人的書……

如果想讓孩子學會分享,也可以在他們被別人拒絕的時候啟發他們思考。當他們想玩別人玩具被拒絕時,可以提出,將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別人,再問別人借自己想要的東西。

孩子可以說:我把我的這個玩具給你玩,你能不能也把你的玩具給我玩?這種方法其實是一種商業上被推崇的談判技巧——我先給你一個屬於我的東西,再問你要我想要的東西。

父母不要認為孩子不願「分享」,就是沒有教好孩子,其實「強迫分享」才是非常惡劣的教養之一。

如果孩子不願分享,根本不用批評他,甚至可以告訴他:你可以不用分享。屬於孩子的東西,分享不分享,決定權在孩子手上。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7137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