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便祕怎麼辦?拉大便困難,看這篇就夠了!!!

棋子傀儡| 2017-11-12| 檢舉

寶寶好幾天不拉大便?是不是便秘?

這時候粑粑麻麻們切莫慌,要明白怎麼區分便秘與攢肚,

更應懂得如何預防與治療。除了去醫院,也要了解治療便秘的「天然偏方」。

便秘有什麼症狀?

新生兒:大便干硬,排便痛苦,且每天少於1次。不過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例外。

大一點的孩子:大便干硬,排便困難,且3~4天才出現一次排便。

大便表面或內部有血;

兩次排便之間出現遺糞。

——美國兒科學會

大便在腸道里積存的時間越長,就會變得更硬更干,於是也就更難很舒服地從體內排出。因此越早干預約好。

許多麻麻有個誤區,以為寶寶好幾天才拉一次就是便秘,其實不然。寶寶腸道還在發育中,一天拉好幾次,或者好幾天才拉,都是很常見的。

只要寶寶大便不幹硬,且拉粑粑不痛苦的,就不是便秘。

便秘與攢肚,怎麼區分?

「攢肚」,是寶寶排便時間間隔長,但排便不困難,大便不幹燥。

如果寶寶僅僅是好幾天沒排大便,其他吃喝玩睡都一如往常,且精神狀態良好,

之後排便時,沒有非常不適的表現,大便性狀也基本正常,軟軟的不幹不硬。

那麼應該就是「攢肚」,而不是便秘。

——兒科醫生崔玉濤

攢肚容易出現在母乳喂養期間。

攢肚的原因是寶寶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這才出現2、3天或4、5天不排大便的現象。

這是寶寶腸道發育過程中的一種生理現象,不是疾病,粑粑麻麻不用擔心,也不需要特殊干預。

便秘如何治療?

輕微或偶爾的便秘,粑粑麻麻可以通過一些技巧來減輕便秘。

6個月以上的嬰兒:可以用水果榨汁給寶寶喝,比如西梅汁、蘋果汁、梨汁。

添加輔食後的寶寶:多喝水,多吃高纖維食物!

6個月以上的寶寶由於腸道發育不完善,不容易消化,因此鮮榨果汁會刺激寶寶腸道,促使其拉粑粑。

稍大一點的孩子,纖維素攝入不足和食物製作過程中破壞太多,都可能導致寶寶出現便秘。家長可以給寶寶添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並注意烹飪方法。

製作輔食時,不要蒸煮得過爛。比如青菜用沸水焯一下,再用刀剁碎即可。這樣可以保留更多有效的纖維素。

哪些是高纖維食物?

各種雜糧,燕麥、紅薯、豆類等都富含纖維素。

各種蔬菜,比如菠菜、芥藍、小白菜、西藍花、竹筍、豆苗、豌豆、甜玉米粒、蘑菇等蔬菜也都有不少纖維素。

在水果當中,獼猴桃、火龍果、桑葚、藍莓、草莓等有小籽的水果促進大腸運動的效果很強。

值得注意的是,香蕉與蜂蜜,並不能有效緩解便秘,且1歲以內嬰兒不宜吃蜂蜜。

如果是母乳喂養的寶寶出現便秘情況,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的,而並非飲食因素。

怎樣快速解決便秘?

合理使用:開塞露、乳果糖

開塞露的主要成分是甘油/甘露醇,對人體無害,使用後可潤滑腸道,幫助排便;

乳果糖被吃掉後,幾乎不被人體吸收,能直接到達結腸,起到固水、鎖水的作用,讓糞便軟化,軟軟的大便就容易排出了。

所以,不要害怕使用它們。

當然,這只是臨時辦法,不是長久之計。不少寶爸媽擔心長期使用會有依賴性(除非寶爸媽視而不見地讓寶寶一直便秘,一直大便很乾),其實,只要大人著手改善寶寶的便秘,就不存在「依賴性」這麼一說。

如何預防寶寶便秘?

1、多補充膳食纖維

2、增加日常飲水量

3、多玩耍、多活動

4、試試腹部按摩

5、培養排便習慣

新鮮蔬菜,特別是大葉子蔬菜中,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刺激腸胃蠕動,讓排便更順暢;還能增加大便里的水分,讓大便鬆軟,更好排出。

不同月齡的寶寶,需水量不同:

6個月內母乳喂養的寶寶,不需額外補水;

6~12月的寶寶,每日需水量900ml,除了奶類、輔食,可以適當喝水。

1-3歲,每日需水量1300mL。當然,只要不影響生長,多喝水也沒壞處。

運動不僅強身健體,還能讓腸道也動起來,蠕動增多,排便自然順利。

每餐飯後半小時,粑粑麻麻可給寶寶做一會兒腹部按摩:以臍周為中心,順時針按摩,力度適中即可。這樣做可促進腸蠕動,利於排便。

多加引導,定時讓寶寶排一會兒便,比如早上8點定時讓寶寶排便。

2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進行如廁訓練,飯後可以讓孩子在馬桶上坐一會兒 ,給孩子一本繪本、玩具等,讓他放鬆下來。

鼓勵孩子坐在馬桶上,直到出現排便,或者到15分鐘。如果孩子做到了記得鼓勵他,如果還沒有做到,應該繼續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

PS: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使孩子正常排便,那麼孩子有可能下意識在憋便,這種情況下,應該諮詢醫生,醫生可能指導孩子使用軟便劑、導瀉劑等治療藥物。

總結:

絕大多數的便秘,與不良習慣有關。在日常生活里,正確的飲食+作息習慣,就能讓寶寶最大程度地遠離便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7111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