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毆打母親致毀容!每個忘恩負義的孩子都是父母這樣造就的!

SnYek| 2017-11-04| 檢舉

剛剛看到一個非常令人氣憤的視頻:

高一學生張某因母親無力滿足他的奢求,竟在學校門口附近對母親大打出手!

視頻中衣著襤褸的母親被路人攙扶著站在路邊,一直用握著紙巾的手捂著臉上 的傷口,而地上的一堆紙巾已經被鮮血染紅了。

一名保安目睹了事情的經過,讓小夥子去給母親道歉,小夥子卻死活不肯。

血氣方剛的保安被氣急了,踢了小夥子一腳,推搡著小夥子來到母親面前:「你把她(母親)從那邊揍到這邊,我看不過去才過來的。你看你把媽打的,你也太狠了,這是你親媽,你能下得去手嗎?給你媽跪下!」

然而小夥子堅決不跪,梗著脖子說自己不是故意的,還說你要送她去醫院你就去呀,幹嘛弄我?

校方表示,張某因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虛榮心和攀比心,曾多次對父母惡語相向、拳腳相加。

此次母親面部受傷嚴重,並縫多針!

令人心寒的是,現實生活中,像張某這樣動手毆打父母的案例,並不鮮見。

1、2011年,一個小男孩因為母親拒絕給他買玩具,而在廣場上哭鬧不休並且拽母親的頭髮。

母親疼痛央求放手,一個20來歲的女孩上前解圍,男孩怒駡「你滾」。

女孩被罵走後,男孩更加張狂,竟然伸手死死掐住母親的喉嚨,母親被憋得滿臉通紅,表情痛苦!

2、2012年,南京街頭14歲的小靜當街怒扇父親十餘個耳光,並拳打腳踢!

3、今年1月,廣州某醫院,一名十幾歲的男孩因為媽媽阻止他玩手機,他就連續抬腳向自己的媽媽飛踹5腳!

旁邊的奶奶試圖阻止孫子的暴力行為,但男孩依然我行我素。

因為芝麻大的小事就能在公共場合對父母大打出手,可想而知他們在家裡又會倡狂成什麼樣子?

而這些父母除了象徵性的阻擋孩子外,並沒有其他激烈的反應,一點都不震驚。一副任憑孩子處置的樣子,顯然是習以為常了!

「烏鴉尚知反哺,羔羊尚懂跪乳。」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任性暴力?這些父母平時到底有多寵孩子,才讓他們稍有不滿就敢對父母拳打腳踢?

我家有一個遠房親戚,很多年前,他開了一個溫泉山莊,經濟條件很好。

他有一個女兒,不過他並不滿足,始終認為:「女兒再多也沒用,兒子才能傳宗接代,才能養老。」

所以,他又有了兩個孩子,不過都是女兒。

直到他40歲那年,才得了兒子。他高興的不得了,說這是「老年得子,是上天可憐他才賞給他的兒子」,所以給兒子起名叫「天賜」。

夫妻倆生了三個女兒才盼來這麼一個兒子,可想而知有多寵他。天賜小的時候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家裡的姐姐都比他大不少,也都寵著他。上學必須車接車送,進校門口必須要買零食,不買就又哭又鬧不上學或者追著姐姐滿街打。回家還要惡人先告狀,說姐姐欺負他。

而父母經常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姐姐不懂事,還揚言這個家以後都是天賜的,她們幾個小丫頭誰也別惦記,再敢欺負天賜,就要她們好看!

如此一來,別說姐姐們,就連家裡的狗都要繞著天賜走。鄰居們更是給天賜起了個外號,叫「惹不起」

天賜長大後,因為不愛讀書就輟學了,理所當然地繼承了家裡的產業。書都念不下去,做生意這麼辛苦的事他又怎麼做的來呢?幹了沒幾天就回家了。

如果天賜能夠乖乖在家裡當個閑少爺也是好事,可他偏偏愛上了賭博,幾年之內賠進去好幾百萬,每天都有債主到他家裡要錢。

他躲出去遊山玩水,他父母卻遭了殃。那群人每天到他爸爸的山莊鬧事,白吃白喝,不給錢就不走,吵吵鬧鬧的連生意都做不成。

他爸媽幫他還了幾次錢,他覺得想反正有人幫他收拾爛攤子,就繼續賭博,賭的也越來越大。他爸爸罵了他幾句,他回手就把父親推到在地,罵父親是「老東西」,還讓父親趕緊立遺囑,省的將來麻煩。

他爸爸被氣得中了風,姐姐們就輪班照顧,他卻一年到頭都懶得回去看父親一眼。不過不回去也好,回去就意味著賭輸了,又要拿錢。

不知道天賜的爸媽是否已經後悔,當初硬是把一個平凡的孩子溺愛成一個「惹不起的寶貝疙瘩」?

「孩子生出來是一張白紙,看大人如何在紙上揮墨。」當他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你是否在他的紙上畫上了忠厚善良?是否畫上了謙遜有禮?又是否畫上了感恩尊重?

一個懂得感恩和尊重的孩子,怎麼可能會毆打父母?反之,一個無法無天的孩子又怎麼懂得孝順父母?

這幾起事件,絕非偶然。一個家庭如果太過溺愛孩子,事事以孩子為「中心」,就會造成孩子無法無天的性格。

家長總認為:

小孩子嘛,都不懂事。

小孩子嘛,誰還不犯個錯誤?

小孩子嘛,買玩具能花幾個錢,買!

小孩子長大就知道孝順了……

但是,小的時候如果不嚴加管教,長大了你想管也管不了!

因為他對你沒有敬畏之心,根本就不怕你,他怎麼可能聽你的?當你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時,他就會出言不遜。

如果這時候你還覺得他還小、不懂事,那你就只能等著他越發倡狂、變本加厲對你大打出手,徹底「升級」為極端的暴力事件。

更有甚者為此丟掉性命。

轟動一時的「留學生機場弒母」案中,在日本留學五年的汪佳晶,25歲了還不能自力更生,每月找母親要7000元學費和生活費,母親拿不出錢,他竟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

可恨的是他的母親在脫離生命危險後,還以「孩子有精神病」為孩子辯護。

不過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最終汪佳晶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也許,直到兒子身陷囹圄那一刻,母親才意識到自己一味的忍讓、寵溺,才是毀掉孩子的真正元兇!

如果父母還以孩子小、不懂事作為藉口,一味地溺愛孩子。那麼,將來他除了謾駡毆打父母外,還極有可能殺父弒母、報復社會觸犯法律。

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小的時候你不捨得教育孩子,長大後就有人幫你狠狠教訓!

中國式溺愛產生的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父教長期缺位

母親凡事包攬,導致家庭功能失衡,孩子極易和母親建立深度依戀關係,成人後也很難心理斷奶,很多「媽寶男」便是最好證明。據一項調查顯示,60%的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占絕對主導地位,過度母愛嚴重將擠壓父教空間,男人喪失話語權和自尊感。

第二,父母把「一切為了孩子」當成口頭禪

無底線滿足孩子的訴求,有種不差錢的態度,覺得只要學習好什麼都可以犧牲,其實這是一種捆綁和剝奪,大批生活低能兒由此批量生產。

第三,國內的家庭教育大都高舉權威、聽話的牌子

沒有自由選擇和民主交流的空間,無論是報興趣班,還是升學、求職和擇偶選擇,孩子必須服從大人的安排和擺布,這樣的教育勢必會使親子關係變得緊張,成長歷程中孩子心中累積著不滿、憤怒、自卑、膽怯等負面情緒,缺乏獨立能力和社交能力,融入社會時極易產生強烈挫敗感,對事業和婚姻帶去雙重衝擊。

最著名的溺愛的例子當屬劉德華的狂熱追星族楊麗娟,她瘋狂追星借高利終逼死父親。

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令人咋舌的新聞,它們通常都是一個模式: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對父母進行索取,如果不答應就拳腳相加,最後不是他將父母打死,就是他被父母或親人打死。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這些在嚴重溺愛中長大的孩子,與父母成為生死敵人,最終變成了「狼心狗肺」的「白眼狼」。

杜絕「中國式溺愛」,需要父母適時放手。從今天看到此文開始,停止培養白眼狼吧!

不懂感恩的孩子,成人後比狼更可怕!

家教決定孩子的出息,門風決定孩子的教養。中國向來高度重視家教和門風,歷史上那些名門望族之所以培養出無數偉大人物,無不得益於此。

可是,現如今大多數家庭中,孩子可謂是「位高權重」。

全家人都圍著一個小傢伙轉,孩子時時刻刻都扮演著被愛的角色,要什麼家長都會千方百計得滿足他們。

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認為從家長那裡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的,從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更不會想著去關心別人和感激他人。

父母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須知最好的東西就是良好的教養和優秀的品格,而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也會讓他獲益良良多……

有一篇文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曾經一位富有的老華僑,歸國後想資助一些貧困地區的學生,於是,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他找到了一些有受捐需求的孩子的聯繫方式與位址,每人寄去一本書一些筆,並隨書標注了自己的電話號碼、聯繫位址以及郵箱等資訊。

老華僑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為什麼送一本書還要留下聯繫方式?在不解與質疑聲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著什麼,或是守在電話旁、或是每天幾次去看門口的信報箱、或是上網打開自己的郵箱。

直到一天,終於有一位收到書的孩子給老人寄來祝賀節日的卡片(也是唯一與老人聯繫的孩子),老人高興極了,當天就給這個孩子匯出了第一筆可觀的助學資金,同時毅然放棄了對那些沒有回饋消息的學生的資助。

這時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詮釋「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資助」的道理。

人要懂得感恩才會幸福。

父母創造了孩子,並以辛勤勞動掙得的血汗錢供養著孩子,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凝結著父母的心血……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別人是很重要的事。如果父母一味的溺愛,孩子不懂回報,即便走上社會也會遭遇碰壁,甚至可能無法無天!孩子感恩的對象,莫過於恩情最深的父母,如果沒有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寫到這兒,我又想到幾年前機場弒母的留學生汪佳晶。

多次要錢未果 留日「海歸」持刀弒母

他留日五年,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來出。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他竟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

25歲的青年本應自立,靠自己打工解決(或部分解決)留學費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著母親含辛茹苦提供的溫室生活,當母親拿不出錢,他不念親恩,那滿腔怨恨化作9刀。

這個案件讓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導孩子學會負責、懂得感恩有多麼重要!

當孩子得到了比他們需要多得多的愛,家長則喪失了教育的功能。

這些家庭由於種種原因從小對孩子百依百順,沒有任何約束,已經沒有能力改變現狀了,家長在這些孩子眼中毫無威信,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些孩子對父母的付出無止境的索取,一旦小小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便不依不饒。還有一些大學生,上幾年大學,要花掉家裡十多萬元,家長們省吃儉用,有的家長不惜舉債。

然而,很多學生比著買高檔服裝、手機、名牌鞋襪、電腦等。還有的大學生花高價租賃公寓住,泡網吧、下館子、花父母的錢,一點也不心疼,仿佛向父母要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即便是工作了,還有許多年輕人心安理得依靠父母生活著。

其實,

不讓孩子品嘗饑餓,他們就不知道食物的價值;

不讓孩子們品嘗寒冷,他們就不知道溫暖可貴;

不讓孩子品嘗挫敗,他們就不知道成功的艱難。

父母對孩子過多關愛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們體驗負面經歷的機會。他們只有從苦中苦才能去尋找甜中甜。

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會感激別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覺得擁有眼前的一切既快樂又幸福。

我們做父母的要謹記:如果你不想將孩子培養成「白眼狼」,那就千萬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要去教導孩子懂得感恩。

與其全家人圍著孩子轉,不如高品質地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時刻創造條件啟發孩子學會用感激、感恩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付出,讓孩子先從感恩父母開始,比如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做事後要說謝謝等,通過這種小的事情、小的情緒讓孩子熟悉這種感恩的狀態,並最終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

感恩之心,是心靈成長的營養劑。通過感恩教育孩子們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付出給自己帶給的快樂。當孩子們感到他人的善行時,就想到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得暗示,使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7007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