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飯還打翻飯碗,試試這招,不打罵孩子就能讓他主動道歉!

ケビン| 2017-11-02| 檢舉

孩子不吃飯還將碗打翻,無端發火把玩具丟到地上,只用這一招,不打不罵讓他主動道歉!這三個故事告訴我們孩子犯錯該怎麼糾正!

孩子犯錯該不該罰?答案是肯定的。雖然說最好別打2歲和6歲的孩子,但是孩子犯錯必須要糾正。就像小樹苗,成長中如果長偏了,及時糾正是最好的呵護。

案例一: ico

上幼稚園後,小小費表示出非一般的叛逆。到了飯點,姥姥滿屋子追著跑,也許他鬧覺、也許是沒玩夠,總之他把頭搖得如撥浪鼓:「不吃不吃!」

換了姥爺上陣,好說歹說,姥爺端著碗違背了我定好的「不再餵飯」的原則,居然孩子小手一揚——啪地將碗推翻。

熱滾滾的湯汁、肉菜倒了一地,姥姥騰地就變色了。怒火竄上每個人的心頭。孩子也被嚇到,預感到接下來的暴風驟雨。

怎麼辦?打手板心、罰站、還是把他放膝蓋上打屁股?無數種懲罰措施在腦子裡閃過,盧梭的「自然懲罰」定律占了上風。

教育家盧梭對孩子犯錯的懲罰認為:「應該讓孩子從經驗中獲得教訓。如果孩子有冒失的行為,你只需要讓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礙或受到由他的行為本身產生的懲罰,就可以加以制止。」

比如,孩子早上出門不願意添衣服,可是天氣很涼。那你就讓他穿得單薄,受凍以後他再也不會任性了。

苦果,是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和任性買單,只有他嘗到委屈和酸澀,才能真正獲得教訓,比打屁股、打手板心,都來得刻骨銘心。

於是我心平氣和地跟他說:「你不想吃對吧?那我們今天說好,這一頓就不吃了。如果餓,是你選擇的。」隨後,家人收拾好一片狼藉,我們繼續陪他玩。

平靜下來後,他是真的肚子餓了。於是爸爸給他一個臺階:你去給姥姥道歉,告訴她你錯了,想吃飯。

孩子立馬跑到臥室,我聽見一句清脆的「我錯了!」心中甚是寬慰。很快,熱騰騰的飯端上來,孩子三下兩口自己吃得乾乾淨淨。

這時他說,還想吃。我們告訴他:你剛才打翻了一碗,所以只能餓著了。這樣的處理方式,即貫徹了我們的原則,也沒讓孩子餓著,還讓他接受了挨餓的教訓。

案例二: ico

兩歲多的孩子,漸漸自我意識增強,有了脾氣。有時候,我們可以接受孩子的情緒,但是無故發洩、試圖不斷挑戰規則,這樣的做法就得智慧對待。

一天晚上,孩子回來以後無端發火,把任何玩具丟在地上,媽媽告訴他這樣做不對。他一邊看著媽媽,一邊繼續把更多的玩具丟地上。

奶奶過來勸阻,他一腳蹬在奶奶腿上,這樣的行為能不糾正?於是,媽媽把這個孩子帶到另外一個房間,關上門。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6987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