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漫畫告訴你:老人帶出的孩子和自己帶出的孩子為什麼不一樣?

SnYek| 2017-11-01| 檢舉

不同代的人,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異,表現在育兒方面也是如此。面對同一件事情和寶寶的同一行為,老一代和我們的表現卻相隔十萬八千里。

老人照顧孩子無微不至 而我們卻是粗枝大葉。

喝水: 

老人:在老人眼裡,多喝熱水能治百病,於是他們時時刻刻想著給孩子喝水。

我們:孩子不咳嗽兩聲,我們都想不起來讓他喝水。

睡覺: 

老人:怕擠到娃貼著床邊睡,怕娃受涼不停給他蓋被子, 老人跟娃睡覺得忙活一夜 。

我們:睡著了跟死豬沒什麼區別,別說跟娃保持距離了,不搶娃的被子就是好事。

變天: 

老人:每天必看天氣預報,中央台的、省台的、市台的一個不落的都要看一遍,然後嚴格根據天氣預報為娃穿衣服。

我們:一般都是人肉感知溫度,出了門才知道冷熱,所以給娃穿衣也是看心情。

老人帶孩子小心翼翼 而我們卻是大大咧咧

玩耍: 

老人:時不時摸摸後背看有沒有出汗,時刻伸出雙手保護好娃的周全。

我們:只要能讓我們安靜的玩會手機,娃愛咋玩咋玩。

生病: 

老人:為娃端藥倒水,把娃當成「病號」好生伺候。

我們:生病了也得把娃拉出去溜溜,省得在家吱吱歪歪。

雨天: 

老人:哪怕一路弓著背,也得保護好孩子別淋雨著涼。

我們:打傘的時候忘了娃,回到家才發現小孩身上濕了一片。

老人事事都為孩子著想 而我們卻是自己先舒服了再說

吃飯: 

老人:趁著孩子玩的起勁趕緊再塞上兩口飯,麻煩不要緊,只要能吃飽。

我們:說服孩子吃飯好難,還不如餓一頓省事。

穿衣: 

老人:什麼都幫孩子做好,哪怕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們:只要有偷懶的機會絕不放過。

幹家務: 

老人:讓小孩幹活簡直就是添亂,還不如自己幹好利索。

我們:難得有個聽使喚的,不用白不用。

老人把孩子當寶貝,而我們把自己當寶貝

發脾氣: 

老人:娃一哭,就得讓著、哄著、遷就著,誰讓他是小孩子。

我們:不向著孩子,只向著真理,一定得分出個是非對錯。

吃零食: 

老人:好東西自己捨不得吃,都得留著給孩子。

我們:孩子活的比我們久,好東西當然得自己先吃。

摔倒: 

老人:孩子摔倒那還了得?趕緊扶起來好好哄哄。

我們:走的好好,突然一個狗吃屎,捧腹大笑完了才想起來看看孩子有沒有摔傷。

這一組組對比圖看下來,是不是連自己都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親爹親媽?

外表來看,老人們帶孩子更稱職,但孩子畢竟不是病人,不需要被 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是一個全新的生命體,他最需要的是——成長!

我們做父母的,給孩子創造的看似是「惡劣」的環境,卻能給孩子更大的空間去探索、去嘗試,去更好的發掘自身的潛能。

所以,是自己帶孩子還是讓老人帶孩子,你想好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也請為我們點個贊吧!謝謝大家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6968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