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習方法上、學習效果上、學習習慣上遇到困難了,我們該怎麼辦呢?
情感支持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做為家長,我們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往往有的孩子是易養型的,還有些孩子是難養型的。首先,教育孩子的前提是懂孩子。那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去著手做一個懂孩子的家長。
一、了解孩子(氣質類型、內心的需求和感受、興趣愛好)
兒童的氣質類型有易養型、難養型、發動緩慢型。
易養型的 兒童:生活規律,性情開朗,容易適應環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對事情的反應比較積極,愉快,做事對恆心,有毅力。消極的一面是過於活潑,有時做事比較較真兒。
難養型的兒童:在飲食睡眠等生理機能活動缺乏規律性。動作多,頻率較快,精力特別旺盛。對新刺激萎縮。接受變化慢,情緒不佳,煩躁易怒,愛發脾氣。且不易安撫。它們經常處於消級情緒下。
發動緩慢型的兒童:活動水平很低。行為反應度弱,速度慢,總是不愉快,情緒經常處於消極狀態。但不會像難養型兒童那樣總是大聲哭鬧。而且靜靜,安靜的退縮,情緒低落,逃避新刺激新事情,對外界環境和事物適應緩慢。為了兒童在參回活動之前,總喜歡有一段觀察時間。等他們適應後,會逐漸活躍起來,積極的參加到活動中去。
二、研究孩子(身心發展規律)
兒童的基本生存取決於與他人的關係。親子關係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孩子上學後,慢慢接觸了孩子的關係網,夥伴關係,師生關係慢慢形成。
教養方式從依戀到安全和信任,慢慢孩子就會自主和主動探索,自信自我價值感,最後自我同一性。
三、服務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
怎樣陪伴?時間要保證,每天專註的陪伴孩子15分鐘(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一起聊天,講故事,打球,唱歌,聽音樂,爬山,聽海浪聲,分享看書感想,觀察小動物、花草等等。
在陪伴的過程中,儘可能多些身體上的接觸。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裡,擁抱孩子,欣賞孩子眼神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參考來源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