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台收到了來自一位媽媽的留言:
近段時間我家寶寶老是喜歡咬人,比如吃飽了奶會咬媽媽一口,玩的開心了會狠狠地咬奶奶一口,煩躁的時候也會咬爸爸一口。如果任由她咬夠為止,她會沖你笑一笑。如果你大聲地喊疼,寶寶就會哇哇大哭。
育兒專家說,3歲以內的寶寶咬人是正常的成長過程。那父母被寶寶咬的時候就只能忍著嗎?
當然不是!今天就讓我們學會五個妙招,智慧應對小傢伙的咬人舉動。
首先搞明白,寶寶為什麼會咬人?
寶寶咬人,很可能是出於以下原因:
出牙痒痒
寶寶4~6個月開始長牙,長牙的時候會伴隨著各種不適感,會不習慣多出來的小東西,也會癢和痛。
此時,寶寶需要通過磨牙來緩解這種不適感,於是會咬媽媽的乳 頭,咬小玩具,咬任何能咬到的東西。
表達情緒
這個階段的寶寶不會說話或者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更分辨不出自己行為的好壞。
他們通常喜歡用咬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開心了咬一口,生氣了咬一口,害怕了咬一口,不舒服了咬一口……
以下情況都是寶寶在表達「說不出口」的情緒哦!
——「媽媽,謝謝你!」
寶寶吃完奶後使勁兒咬媽媽一口,這其實是在向媽媽表達心中的感謝,仿佛在說「媽媽,謝謝你給我這麼好的乳汁吃」。
——「媽媽,我喜歡你!」
看到胖嘟嘟、可愛的寶寶,是不是有種很想咬一口的感覺,來表達你內心的喜愛?
其實,寶寶咬人有時候也是這種喜歡的表達,看到媽媽親自己的時候也想咬媽媽一口。看到爸爸下班回來了,也會咬爸爸一口,表達自己看到爸爸的欣喜之情。
——「媽媽,我好害怕!」
帶著寶寶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比如假期帶他回老家,面對不熟悉但爭著搶著要抱自己的叔叔大嬸,他會害怕,沒有安全感,會使勁兒抓著媽媽,也會咬媽媽。
此時,寶寶咬人是他保護自己、戰勝恐懼的一種方式。
模仿學習
不少爸爸媽媽常常會假裝咬寶寶一口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寶寶是一個模仿高手,他會記住這種情感的表達方式,等自己想要親親媽媽或者表達喜歡媽媽的時候,就會學著咬媽媽。
嗯,你能假咬寶寶,寶寶就不能真咬你麼?
尋求關注
你小時候有沒有用離家出走、早戀、玩遊戲的方式來引起父母關注的經歷?
其實,寶寶也有這種尋求關注的需求,只是,他能做的行為很簡單,也很難掌握其中的分寸,那些小動作往往演變成咬人、打人,抑或是大聲尖叫等等。
這樣應對就錯了……
寶寶咬人的時候,該怎麼破?以下幾種做法是不恰當的。
大聲喊叫
有媽媽分享說,最初被兒子咬到,本能地大聲喊叫後,兒子被嚇得哇哇大哭。
被咬後,爸爸媽媽們記得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大聲喊叫,一方面會嚇到寶寶,另一方面也會讓寶寶陷入一種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情緒的迷茫中。
不停訓斥
寶寶咬人後,有的媽媽會帶著責怪之意嘮叨孩子:「都跟你說了,咬人會痛的,為什麼就是不聽!」「咬人是不對的,不能咬人知道嗎?」
其實,孩子對於咬人這件事還分辨不出好壞,媽媽可以給予適當地引導,比如告訴他可以這樣摸一下,或者這樣抱抱之類的。
以牙還牙
有位媽媽說,她有次實在是被兒子咬痛了,就採取了「以牙還牙」的方式咬回去,初衷是想告訴兒子,咬人是會痛的,期待著他能感同身受,從此「痛改前非」。
卻不曾想,寶寶會以為媽媽咬他是對他的一種回應,是在跟他玩親子遊戲,於是很興奮,就更加樂此不疲地咬咬咬了。
寶寶咬人,正確的處理方式在這裡
那麼,面對寶寶咬人,正確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呢?
如果寶寶咬人是因為長牙痒痒,可以給他一些安全的磨牙棒或者磨牙玩具來咬。
也可以自制一些磨牙餅乾、蔬菜條,記得不要過軟,以免寶寶咬斷吃進嘴巴里。
如果寶寶咬住乳 頭不鬆口,可以堵一下他的小鼻子,寶寶就會因呼吸不暢而鬆口,也可以將手指頭插進乳 頭和寶寶的牙牙之間,讓他鬆口。
如果寶寶咬人是情緒表達,多分析寶寶咬人背後的原因,並引導寶寶用其他方式來表達情緒。
比如,寶寶開心的時候咬了你一口,你可以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告訴她可以這樣表達自己的開心。比如,寶寶是因為害怕而咬了你一口,那就用擁抱或者輕拍的方式安撫他,讓他安心,或者帶他離開陌生的環境。
如果寶寶咬人是模仿學習,那麼爸爸媽媽要注意改變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
比如把「咬一口」的逗樂模式改為擁抱他,並教寶寶什麼是親,什麼是抱,什麼是摸。
如果寶寶是尋求關注而咬人,那麼爸爸媽媽要注意多多關注和愛他。
密切關注孩子的行為,並給予情感上的支持,比如孩子可以扶著沙發走一會兒了,爬的速度比之前快了,都可以給他拍手叫好,並誇獎他,讓孩子感到時刻被關心著。
最後,要注意淡化處理寶寶咬人的行為。
不要總是強調「不許咬人」「你最近怎麼老是咬人」,這樣反而會起到強化的作用,加深寶寶對咬人的記憶。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