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這五個信號告訴你

SnYek| 2017-10-05| 檢舉

近日,又爆出幼兒園老師虐待孩子的新聞,類似的新聞,每隔一段時間就爆出來。

這讓當媽的,不免提心吊膽。尤其是孩子真上幼兒園的家長,很想知道,自家的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首先,我們得明確,新聞中的老師只是個別人,家長無須過慮。

不過,這種事一旦發生在孩子身上,就是百分百的傷害。

此外,孩子由於膽怯或表達受限,無法向家長清楚描述自己在幼兒園的情況。

這就需要家長留心孩子釋放的信號,判斷下孩子在有幼兒園的情況。

如果孩子已經過了幼兒園適應期,突然某天又抗拒去幼兒園,家長就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在幼兒園遇到困難,比如社交受挫。

豆豆在幼兒園一直適應很好,忽然有天哭鬧著不去幼兒園。豆豆媽媽聯想到,前兩天孩子念叨著說,我不喜歡甜甜了。豆豆媽和幼兒園老師溝通了下。果然如此,豆豆和甜甜兩人一直玩得不錯,後來另一個小朋友加入了這個圈子,豆豆受冷落了,心裡不樂意了。

後來,老師特意關注了豆豆,他也漸漸接納了新的朋友,就不再抗拒去幼兒園了。

孩子表達能力差,有些委屈無法說出來。積累的情緒就會通過夢表現出來。如果,孩子老做噩夢,夜裡哭鬧,當媽的該留意了。可以誘導孩子描述在幼兒園的情況,或者和老師進行溝通。

孩子最善於模仿,並且特別愛模仿老師。鄰居家的彤彤上了一段時間幼兒園,忽然變得飛揚跋扈起來。

時不時,用手指著爺爺奶奶呵斥:「閉嘴,別說話!」「都給我老實點!」「再不老實呆著,就關廁所去!」

很明顯,這是從老師那裡學來的。彤彤媽一打聽,班裡的其他小朋友也這樣。

家長們聯合起來,找到園長,對老師這種教育方式提出抗議,要求換老師。

人一緊張,容易有小動作。小孩子也一樣。

如果,你發現孩子最近多了一些小動作。比如摳手,揪衣角……。很可能這是在幼兒園的留下的後遺症。

通過以上四點,家長可以發現問題的苗頭。但若瞭解事情的真相,則要費一些功夫。

 

下面兩招很好使,大家不妨試下。

一、角色扮演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這個遊戲。你扮演孩子,讓孩子扮演老師,「複盤」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

比如,我在扮演孩子時,會故意說:「老師,我不想睡午覺!」

這時,扮演老師的兒子,就會溫柔地說:「那咱們去那邊看書吧。」

那麼,我就知道,孩子不會因為不睡午覺被關「小黑屋」。

說句題外話,曝出的諸多虐待幼兒案,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老師無法正確對待不睡午覺的孩子。

二、啟發式提問

如果簡單地詢問孩子:「你在幼兒園過得開心嗎?」你無法得到詳細的答案。不妨換個問法,逐步深入。

比如,你可以說:「兒子,我聽說你們今天在幼兒園玩滾水桶。一定很有趣吧?」

接下來,孩子就會告訴你玩滾水桶的細節,以及當時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以及他的心情。

總之,別以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萬事大吉。做父母的還是留心點。

說實話,傳統的育兒方式的確有諸多弊端,我們很多人在幼兒時期,都無法被溫柔對待,大多數幼兒園老師也不例外。所以,當她們情緒失控時,很容易就會採取自己曾被錯誤對待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6639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