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行為也會影響未來寶寶的智商!什麼媽媽容易生出聰明寶寶?你在孕期整天睡覺嗎?你是否怕曬?與寶寶在一起時,是否忽略了某些細節?咱們來看看吧!
孕期愛思考
懷孕後,孕媽媽總是喜歡睡覺,而且變得什麼都不相干。尤其是懷孕1個月左右,這是1月胎兒發育的重要時期其實,孕媽媽與胎寶寶之間是有信息傳遞的。胎寶寶能夠感知孕媽媽的思想。如果孕媽媽在懷孕過程中既不思考也不學習,胎寶寶也會深受感染,變得懶惰起來。
多曬太陽
近年來,一些醫學專家試驗證據表明,孕媽媽因缺少陽光照射而造成維生素D缺乏,這樣會影響胎寶寶的大腦發育。胎寶寶出生前與出生後同樣需要充足的陽光照射,以獲得維生素D。
尤其是冬天快到了,孕媽媽曬太陽,冬天每日一般不應少於1個小時。而夏天的話,孕媽媽曬太陽就需要半個小時左右。從不吝嗇對孩子的愛。
孩子是父母愛情和婚姻的結晶,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在孩子身上你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大膽地向孩子說出你愛他,給予孩子鼓勵和溫暖,來自父母豐富的情感會令孩子更快樂、更健康。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請不要吝嗇對孩子的愛。生活之中,愛無處不在,一個關心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撫摸,披上外套,換上乾燥的衣服等等,點點滴滴都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健康樂觀的媽媽
研究表明,孕媽媽的壓力越大,孩子出生後的智商就越低。
孕媽媽體內分泌的激素能直接影響胎兒的發育。比如說,孕媽媽如果孕期情緒低落、易怒,寶寶出生後可能出現抑鬱,注意力渙散等現象;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的孕媽媽,寶寶得自閉症的機率也會增加。
多和寶寶聊天
就算寶寶還很小,不會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感受,但他們也很渴望能和大人溝通交流。在和寶寶們聊天的時候,寶寶們會用一些肢體語言來回應大人。一個微笑,一個抓手的動作,嘴裡的咿呀聲,都是他們的回應。父母經常和寶寶聊天有助於寶寶的語言發育和日後溝通能力的培養。
積極回應寶寶
寶寶的一舉一足,都代表著寶寶想要親近和示愛。對寶寶發出的這些暗示或請求,父母要及時給予回應。但父母一定要區分,哪些行為、習慣和要求是可以給予回應的;哪些行為是不良行為習慣不能給予回應,不然就滋長了不正之風。比如寶寶總是要人抱,不肯自己在小床上玩或睡,如果父母不抱就大哭大鬧,這個堅決不能回應,要讓寶寶知道只有聽話的孩子才能得到父母的獎勵和擁抱,起是哭鬧越是不能抱,如果乖乖地不哭不鬧,就可以抱起來玩一會兒。
鼓勵寶寶探索新事物
孩子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不斷探索新事物,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但有些父母害怕孩子受到意外傷害,總是小心翼翼地看護著孩子,從而減少了很多孩子獨自探索未知事物的機會,這樣看似保護了孩子,其實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更多。孩子本應該在兩歲學會的事情,可能到了三歲還不會。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探索新事物,培養孩子獨自的思維空間和創意空間,有助於孩子的大腦智力發育。
刺激抓握反射
為了刺激寶寶的抓握反射,你可以把一個玩具或一個顏色鮮豔的物體放在寶寶能夠夠到的地方,並且鼓勵他去抓,但別放得太遠了,以免他因抓不到而感到沮喪、洩氣。同時你還要多給寶寶準備一些容易抓住的東西。
給寶寶講故事,給寶寶唱歌,和寶寶一起開懷大笑……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離不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交流和互動。親子間的互動能夠有效的刺激寶寶大腦發育,使寶寶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目光交流:目光交流新生的寶寶一天中很多時間都是在呼呼大睡中度過,所以你應該非常珍惜他睜開眼睛的有限時間,看著他,也讓他看到你。每一次你的寶貝看著你,他的記憶力就多了一些積累。
說話:說話,越多越好,開始你得到的只是寶寶茫然的目光,但先不要放棄,而且要在你希望得到回應的地方稍做停頓,留給他一些時間。不用多久,孩子就能夠掌握對話的節奏,並且用友好的「咿咿呀呀」來填補你留給他的那些空白。
母乳喂養:母乳喂養,越長久越好這是一個老話題了,但我還是想說,哺乳是一個絕好的與你的小嬰兒交流的機會。在他香甜地吮吸時,你輕輕哼唱,或者跟他說說話,哪怕只是輕撫他那柔軟的頭髮,都將再一次地加深你們之間的情感。
散步: 帶寶寶出去散步,用小車推著他,或將他舒服地抱在懷裡。一路上向他描述你看到的一切。
照鏡子:讓你的寶寶從鏡子裡看看自己。剛開始,他可能會以為那是另一個可愛的小夥伴,然後他會發現自己能令那個「小夥伴」揮手和微笑—所有的寶寶都會喜歡這樣的遊戲。
如果你也想做一個聰明寶寶的媽媽的話,趕快學起來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65386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