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事阿光說,很擔心太太有產後憂鬱症,一開始發現太太生產後一聽到寶寶哭也會跟著哭的時候他就開始擔心,後來太太開始說什麼覺得自己很沒用,連餵個母奶都餵不好,又嫌自己產後又胖又醜,他聽說這是產後憂鬱症的徵兆,所以趕快就接手照顧小孩。
阿光說,寶寶喝奶的時間他就趕快起來幫忙,換尿布、寶寶哭鬧安撫也都是他來,結果換成他老是失眠,想到未來要請保姆,或是太太真的有憂鬱症時可能要請人照顧等等的問題一堆,壓力重重,他覺得好像自己也快有憂鬱症了,想知道太太的情況是不是可以好轉?男人也有產後憂鬱嗎?
「不要過度擔心,產後媽媽情緒低落是正常反應!」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醫師嚴烽彰表示,七、八成的媽媽都會有產後憂鬱症狀,因為懷孕期間和產後體內荷爾蒙發生劇烈變化,所以有情緒低落的現象是正常的,這種情況大概會維持兩週到一個月,所以不需要過度緊張。
但是若產後過了一個多月,媽媽的情緒低落完全沒有改善,常會說「想把小孩放回去」,或是一看到、一聽到小孩哭,自己也跟著哭,而且對照顧小孩沒有動力,感覺有罪惡感,覺得自己沒辦法把小孩照顧好,有失眠、食慾變差等症狀,最好要緊求身心科醫師的協助,趕快度過產後憂鬱的階段。
正常的產後憂鬱症狀通常是因為新手媽媽,覺得自己無力照顧小孩,但如果是真正的產後憂鬱症,就不只是壓力的問題,還有腦部血清素分泌的問題,不是光「想開一點、不要胡思亂想」等等就可以改善,必需要使用藥物才能得治療,否則會愈來愈糟。
嚴烽彰建議,最好要有人可以分擔媽媽照顧小朋友的工作,因為一開始小寶寶可能每兩個小時就要喝一次奶,對媽媽來說幾乎沒有完整的睡眠,又常常要擔心奶量夠不夠、寶寶喝不喝得到奶等等,還要面對親朋好友們來拜訪等等,是很大的負擔,最好偶爾有人可以幫忙照顧寶寶,讓媽媽有充足的休息。
當然,最好也讓爸爸好好的休息,現在的爸爸們通常都很支持老婆,陪生產、陪坐月子等等,爸爸通常是第一個分擔媽媽重任的人,而爸爸們除了幫太太分擔照顧寶寶以外,通常還要正常工作,擔心太太又要擔心工作,蠟燭兩頭燒,所以爸爸也可能會跟著媽媽一起有產後憂鬱的情形;現在臨床上常常是媽媽和爸爸一起來身心科看產後憂鬱症。
嚴烽彰說,爸爸的產後憂鬱和媽媽的不太相同,媽媽的產後憂鬱是來自於荷爾蒙的劇烈變化,而爸爸的憂鬱則是來自於壓力,和媽媽產後憂鬱常會以哭泣表現不同之處,是爸爸的產後憂鬱症狀會以思想負面為表現,會覺得自己無能做不來,看到小孩覺得很煩,對太太冷漠等。最好的辦法是尋求其他家人的幫忙;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等,不行的話最好請保姆代勞。
如果發現真的有產後憂鬱症,趕快跟身心科求助,通常使用抗憂鬱含血清素的藥物都可以獲得改善,爸爸媽媽的產後憂鬱都可以用藥,爸爸的劑量通常比較低,愈快求助愈快得到調整,改善的效果愈好,而這也需要家人一起關心幫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