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北一女自殺,父嘆:可能壓力太大;得不到哀鳳手機輕生,國三男生臉書留言自殺獲救;PO「去捷運幹點大事」想紅少年被抓;2014年台北捷運隨機鄭捷殺人事件…讀著這些新聞,身為父母的我們,內心也為孩子的選擇難過與不捨。
根據教育部統計顯示:校園學生自殺事件主要與「課業壓力」、「感情因素」與「親子衝突」三大原因最相關,但相信學生因過勞而有自殘、自殺現象只是反應眾多孩子內心問題的冰山一角…
開學後將近一星期,孩子們的問題別忽略
台灣學生自殺也逐年攀生中,今年首度全國調查發現台灣近三成兒童有精神疾病,3.1%兒童半年內曾有自殺念頭,估計每10萬名孩童就有3,100名曾想自殺。
而新聞中的北一女墜樓身亡、鄭捷無差別殺人事件,背後的原因也是「父母干預了選校選系」,好不容易順著父母一路拼,努力的結果,卻無法唸喜愛的學校或系所,委屈進校園後的日子,不熟悉的結果下,更消滅了孩子學習上的成就感。
想要的得不到,兒童學自殺,沒想到是玩真的?
兒童想自殺有跡可循,甚至會即刻付諸行動的!美國研究:六至十二歲無精神疾病的兒童中,有3%曾企圖自殺過。生活中爸媽可透過訊號來觀察:畫畫、日記、作文、功課退步、打架或濫用藥物,或是出現威脅口氣!以下提供自殺危機衡鑑表
為何想養出好孩子,卻為何教成了殺人犯?
「好想殺死父母」、「教出殺人犯」「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這三本都是日本近期暢銷的翻譯書,透過教授與心理師的探討,打破了好帶的孩子更需要注意、控制狂父母養成殺人犯、過度包容的父母的愛反成礙、如何面對孩子欲求不滿的手段、還有「網路社會霸凌」把人心逼入絕境、青春期不分是非追求模仿的心態。
媽媽經私訊中,收到過許多孩子給我們的私訊,其中有孩子問「小編阿姨,妳覺得小學生可以談戀愛嗎?」,呂秋遠律師近日也常回應孩子們問他的各式問題,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不敢與父母討論,而是選擇陌生人,原因很簡單,「怕被罵」「怕傷父母的心」怕說了實話,就產生反效果。
爸媽難免在教養上陷迷思,有時在學業、有時過度照顧、或是給孩子錯誤的愛,而如何不成為搖控器父母,更是親子關係中一直需要學習的,也期許自己先瞭解孩子的心情給足信賴與安全感,培養樂觀思考的心理素質,平日防範負面情緒的滋長並在孩子偏差行為時加以輔導;最後請別給孩子「空轉的愛」,讓他們畏懼與我們分享,讓孩子在爸媽無條件的愛中療癒,陪伴孩子走向光明積極的人生。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63748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