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必看!哺乳期間最在乎的三大問題:發奶、塞奶、退奶

mimi| 2017-09-07| 檢舉

內容編輯/段佩宜

產後哺乳,是母愛還是壓力?在哺乳階段,母親一定會遇到發奶、塞奶、退奶三種情況,網路上雖有許多解決辦法,但在發奶、塞奶、退奶時很重要的是心態和所吃的食物,如何順利度過哺乳階段,現在告訴你!

 

聽說哺乳胸部會大走山?

(圖片製作/醒醒吧女孩們-橘希)

 

母親乳汁從哪裡來?

媽咪產後因黃體素下降,乳汁自然分泌,最快一天之後,會分泌「初乳」,其含有蛋白質、脂肪免、疫體等營養素,是寶寶初期發育很重要的抗體及營養來源。初乳量不多,但足以滿足新生兒,媽咪不用擔心,而大約在產後4天會轉變為熟乳。

 

初乳

母親能持續分泌乳汁的原因在於,產後體內賀爾蒙快速下降,而「泌乳素」反而分泌量大增,其刺激乳腺分泌乳汁。當寶寶含乳房或聽到寶寶聲音時,會產生「噴乳反射」,此時乳汁就會自然流出囉!

 

【發奶】如何提升奶量?

奶水,最重要的成分其實就是「水」,乳汁成分大約是由95%的水以及5%的蛋白質所組成,因此,發奶食物必備三個要訣:多親餵、湯湯水水多、攝取高蛋白質!並非每一位媽咪都能夠有充足的奶水,有人是體質關係,但依然能透過一些方式來刺激奶量,幾點原則如下:

 

1. 出生後儘早母乳餵養。

2. 非必要盡量不給寶寶其他食品。

3. 母嬰同室,多親餵。

4. 盡量避免給寶寶奶嘴,以便習慣。

5. 哺乳姿勢及含乳姿勢要正確。推薦:親餵姿勢成功就靠這五個重點。

6. 多吃發奶食物多湯多水、高蛋白質。

 

【塞奶】乳腺阻塞好痛!

 乳腺阻塞是因母奶中的脂肪酸凝結成凝乳塊才會塞住;高油脂的食物造成塞奶機率相對提高,另一種是因體質關係,可能懷孕胖太多,身體脂肪高也容易造成塞奶。改善方式如下:

1. 定時擠奶:不論是親餵還是用哺乳器,總之最好每隔2-3小時將奶水擠出,定時排空。

 

2. 補充卵磷脂:卵磷脂能將大分子脂肪酸乳化成小分子脂肪酸,脂肪酸分子量小,使其來降低乳汁的黏稠性,改善堵塞狀況。推薦:為什麼卵磷脂對胎兒很重要? 

3. 多喝水:多補充水分亦能有效降低乳汁的黏稠性,建議一日攝取水量為2000~2500/c.c.以上。

 

倘若乳腺堵塞加上親餵姿勢錯誤,乳 頭容易出現破皮等輕微傷口,如遇到細菌感染,很容易發生「乳腺炎」。乳腺炎是一種發炎狀態,不但乳房紅腫疼痛,還可能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建議盡快就醫。乳腺炎治療及預防。

 

小提醒:許多醫生會建議用冷熱敷的方式改善乳房不適,到底改怎麼做呢?

發奶溫熱敷: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能促進奶水分泌。

塞奶冷敷:冷敷能降低表面溫度,舒緩發炎反應,乳腺炎應冷敷。

 

【退奶】兩大原則 自然而然

1. 減少擠奶頻率:減少擠奶次數,泌乳素也會減少,自然不會一直分泌乳汁,但如果真的有腫脹感,還是可以稍微擠一點出來,以免乳腺堵塞。

 

2.搭配食物性賀爾蒙輔助乳管加速萎縮,進而退奶。韭菜、麥芽、人蔘是退奶三寶,還沒想退奶的媽咪可別碰喔!(更多退奶食物建議請見下表)

 

退奶是一件自然的事,但對於寶寶卻不是一件開心的事,要從溫暖的乳房改到冰冷的奶瓶,這階段是需要溫柔溝通,循序漸進地改變,媽咪們要有耐心喔!

 

發奶、塞奶、退奶該吃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62812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