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過度關心 孩子壓力山大

mimi| 2017-09-05| 檢舉

考試季節將至,一些小孩一到考試臨近,就會感到壓力。 心理諮詢師陳麗卿提醒父母,孩子的考試焦慮跟父母有直接關係。

 

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在下課後,自己安排溫習和休息時間,找到應付考試的方式。(檔案照)

開學後,孩子們將漸漸進入考試季節,一些小孩一到考試臨近,就會感到壓力,開始緊張。作為家長,很少不會因為孩子的焦慮而跟著焦急,也希望能為孩子做些什麼,甚至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

不同年齡層壓力來源

心理諮詢師陳麗卿說,確實有不少小孩一到考試季節就焦慮,到了面臨考試,甚至會焦慮到冒冷汗。

 

陳麗卿:雖然許多小孩的壓力來自父母、教師、周圍同學間的互相比較,但父母本身卻常常不知道,他們讓孩子承受了壓力。

孩子在迎考階段出現心理問題,理所當然會影響考試成績。陳麗卿說,父母瞭解孩子的壓力來自哪裡是很重要的,這樣才可以對症下藥,找到調整和鬆懈壓力的方法。

陳麗卿說:「不同年齡層有不同壓力來源,一般而言,中學生除了來自父母的壓力,其他常見壓力來源是同學間的成績競爭或比較,中學生一般在這方面的壓力也較大。小學生的壓力除了來自爸爸媽媽,也因個人性格使然,例如有些孩子明明已經很棒了,但是由於缺乏自信,面臨考試還是會感到壓力。」

陳麗卿幾個月前剛與一群小學三年級至小六的學生,也即年齡在9歲至12歲之間的小朋友完成了一次心理課程,首先她讓小朋友以圖文表達方式,寫下自己為何有壓力,壓力來自哪裡?結果發現,許多孩子的壓力主要還是來自家長和師長,其他如害怕成績不理想,害怕失敗等也包括在內。

 

小學三年級至小六學生,以圖文表達自己為何有壓力,壓力來自哪裡?

有個小朋友寫道:「老師和父母說,我一定要在考試考到90分,我會敢(感)到壓力。」這個小朋友又寫道:「父母要我做東西時,我沒做,就會敢(感)到壓力。」另一個小朋友,則直接將壓力指向父母、考試成績不好等。

陳麗卿又以自己接觸過的個案為例說:「接觸過一個12歲的小六學生,他一面對考試就特別緊張焦慮,詳細瞭解這個學生的情況後,發覺這個小朋友的父母對他的期望很高,要他每一科都必須考85分以上。在父母高期望下,這個小孩一考試就因為壓力而焦慮。」

父母施加壓力毫不自覺

此外,也有其他各種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經濟、家庭情感等等也是小孩壓力的來源。陳麗卿說,有些夫妻在管教孩子時意見不同,他們甚至會因為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吵架,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因此承受了壓力,他們會自責,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好而使到父母不和。

值得深思的是,陳麗卿說,雖然許多小孩的壓力來自父母、教師、周圍同學間的互相比較,但父母本身卻常常不知道,他們讓孩子承受了壓力。

陳麗卿說,許多家長對孩子有很大期待,嘴裡雖然沒直接說,但父母過於在意與關心孩子的學習與考試,有意無意間表現在言語中的殷切期望,或是過度的叮嚀,不知不覺變成了嘮叨,孩子聽多了,心知肚明,知道父母對自己期望很高,漸漸產生一股巨大壓力。

更不該的是,有些父母往往喜歡將自己年輕時的某些期望轉移到孩子身上,仿佛要讓孩子完成自己過去沒完成的,這無形中也給小孩帶來了壓力。

陳麗卿提醒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不要對孩子的「關心」過度膨脹,而是要對孩子採取信任的態度,例如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預備考試,不要事事干涉。

家長應和孩子好好溝通

為避免讓孩子承受不必要的壓力,陳麗卿建議,家長可試著和孩子多談,多溝通,以便弄清楚孩子內心深處的困擾是什麼,是不是害怕考試成績不好而讓父母失望?也可以直接問孩子,害怕考試嗎?對考試有什麼看法或期待?

她指出,每個人的學習態度和方式都不一樣,例如有些小孩愛聽音樂,他們也許喜歡一邊聽音樂,一邊溫習功課,但有些父母或許不允許孩子這樣做,這就使到孩子因此不開心,進而產生情緒。

陳麗卿建議,父母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間,在恰當的時候放手讓他們在下課後,自己安排溫習和休息的時間,找到自己應付考試的方式。

她說:「家長在和小孩溝通時,可以讓孩子自己做出承諾,說清楚自己可做些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如果做不到又該得到什麼懲罰。由於是孩子自己承諾下來的,即使真的做不到被懲罰了,他們應該也是心甘情願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6259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