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好言行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請幫助孩子學會等待和自製力!不要因為一瓶礦純水、一隻榴槤就毀了自己的孩子!
前不久和姐姐還有8歲的侄子去某商場購物,我跟我侄子走在一起,侄子拿了個棒棒糖就說要吃。
我跟他說,我們現在還沒有付錢,這棒棒糖還不屬於我們,一會兒付了錢再吃。小屁孩不依,死活要吃。
然後這時候我姐走了過來,問他怎麼了,他說要吃棒棒糖。我姐就說:吃吧吃吧,幹嘛不能吃啦,反正要付錢的咯!
我在旁邊一臉懵逼....我內心覺得這麼做(沒付錢就吃東西)不對,但是隱隱又覺得好像也沒什麼很大的問題,畢竟確實最後是要買下來的。
但我心裡還是很不舒服,給孩子樹立這樣的思想真的可以嗎?這種教育方式是否合理,這種行為和素質有關嗎?
昨晚我一個人去超市買東西。恰好這個超市搞週末大優惠。榴槤特惠價限時搶購。一群人擠在在那裡挑選。
有個婦女領著自己8、9歲的女兒也在選榴槤。兩母女選了榴槤,也去稱了重。工作人員用一個厚殼紙和大塑膠袋把榴槤包好,遞給她們。
然後,兩母女並沒有馬上結帳離開,而是在超市轉悠。一邊轉悠,一邊打開榴槤開口的縫,取出榴槤肉吃起來了......
有工作人員看到,提醒她們結帳以後出了超市才能吃。她們也甩了一句,反正我們要付錢的。
當時,超市人太多,亂哄哄的,工作人員忙不過來,也就沒再管這對母女。等到我去櫃檯結帳的時候,發現這對母女也在排隊結帳。
快輪到這對母女了,她們把榴槤偷偷放在結帳口旁邊的一個籃子裡(有些超市結帳口有一些籃子,專門放大家選好了的最後又不想買的商品)。吃了,卻不結帳。
這種行為肯定是不對的。就像這對母女,行為就是不合理的。我只是一個旁觀者,說實話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只能替這個孩子惋惜,我沒有勇氣上去制止、說教。
我之前也在超市見過一些人,他們也有拿了一瓶水,先擰開喝了,再到櫃檯結帳的。
只要超市沒有明文規定禁止這種行為,吃了東西能夠分文不少地結帳,那也沒什麼好過於苛責的。所以,這件事的關鍵還在於:
如果你拿了超市的東西先打開吃了,那麼,無論這個東西是否符合你的預期,是否好吃,你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分文不差地把賬結了。
最後,因為涉及到兒童的教育,大人還是要做好表率的。我們在教育兒童時,是很強調延遲滿足這個理念的。延遲滿足,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通俗地說,就是忍耐力。
這個能力極其重要。是要從小就開始訓練的。比方說,有些家長不注意教育孩子,導致孩子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作業還沒寫完,就去玩兩把遊戲。
那麼,這種能力沒有訓練好延遲滿足的孩子,等到長大以後,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遇到挫折就心煩意亂,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不知所措。
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所以,家長要從點滴小事開始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
像在超市,完全可以讓孩子等到付款後再吃。父母愛兒女,必為之長遠計。教育無小事。
好像是幾年前吧,有一次在超市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一個孩子從冰箱裡拿出甜筒後就撕開要吃,而他媽媽也沒有阻止。
然後在他們繼續逛超市的時候,似乎都有幾個工作人員有意無意地注意著他們,直到他們付帳出門,超市人員眼裡才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覺得超市裡的人太小題大做,不信任顧客?
反過來想,人家打開門做生意,最希望就是所有人規規矩矩,這樣大家都輕鬆些。然而總有一些人,為了方便自己而讓店家陷入一種利益被損害的風險中。
明明大家彼此都不認識,憑什麼不允許別人懷疑你的品性;明明只是最簡單的商業規矩,只有你付錢了,那樣東西才是你的,卻硬是扯成面子問題。
如果孩子從小養成了這種可以為了自己的方便而不顧規矩,不顧給人造成損失和傷害的可能性。
長大後,又會不會有更大機率成為那種在公共場合吸菸,在路上強行變道,為逃票翻牆進動物園~
不要因為一瓶礦純水、一隻榴槤毀了自己的孩子!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粉絲團【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