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鹽醬醋糖,這些調料寶寶到底多大才能吃?你知道的竟然是錯的?

mimi| 2017-08-30| 檢舉

導讀:老人覺得不吃鹽沒力氣,爸媽卻堅持1歲後才能加調料,那麼如何讓寶寶吃的有滋有味還健康?這些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這個世界上好吃的東西太多了!然而,在輔食添加的過程中,關於油鹽醬醋的爭議一直卡在兩代人中間。

 

老人:不吃鹽沒力氣、就讓寶寶舔一舔沒事兒的。年輕爸媽:什麼都得過了1歲才能加!到底聽誰的?如何讓寶寶吃得有滋有味又健康呢?

油鹽醬醋糖,我們常見的這些調味料寶寶到底什麼時候吃合適呢? 6個月以後就能吃油啦!其實滿6個月添加輔食後,就可以給寶寶加「油」了。

有些家長擔心,半歲就加油,油又那麼膩,寶寶腸胃能承受得了嗎?從小就這麼重口味,以後成小胖墩怎麼辦?

其實啊,油只要添加適量,就不會太膩,而且油也不是寶寶變胖的罪魁禍首,糖果和零食才是。相反,《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

輔食應適量。添加植物油,植物油和脂肪能為寶寶提供能量和必需的脂肪酸。寶寶的年齡越小,需要脂肪提供的能量所占的比例就越多,在嬰兒初期接近50%。

所以,給寶寶合適的油脂攝入可是非常重要滴! 什麼油適合寶寶吃?首先,育姐不建議添加動物油。因為這些油含過多的飽和脂肪酸。

寶寶不容易消化,而且比較容易導致消化性腹瀉。植物油中,核桃油、亞麻籽油、紫蘇籽油、菜籽油大豆油、調和油等。

含有較多比例的α-亞麻酸,更加適合寶寶。而植物油中的玉米油、葵花籽油、麻油、橄欖油、茶籽油、花生油含α-亞麻酸含量很低,不建議。

寶寶每天該吃多少油?6~12個月寶寶,每天食用油的推薦量為5~10克;1-2歲寶寶,每天食用油推薦量是10~15克;2-3歲寶寶,每天推薦量為15~20克;

4-5歲寶寶,每天推薦量為20~25克。所以,寶寶到了加「油」的年紀,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家寶寶的需求,在輔食中添加相應量的油。

但可不是說油越多越好,在保證攝入量的基礎上,寶寶的食物還是少油少鹽為好哦! 1歲以後再吃鹽!很多老人都很信奉一句話:

 

「 寶寶要吃點鹽才有力氣!」便在寶寶的什麼輔食裡都愛加點鹽。先不說這句話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過早攝入鹽分還會影響寶寶健康呢!

最新(2013年)《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對於7-12月嬰兒來說,每天需要350毫克(mg)的鈉。(是鈉不是鹽哦)給寶寶吃鹽。

無非就是補充人體必需的鈉元素。但要知道,鈉不僅存在於食鹽中,母乳以及寶寶的其他輔食,比如肉、魚、蛋、水產類、水果蔬菜等中都含有很多鈉。

完全足夠寶寶的需要攝入的量。如果在這些「隱形鹽」的基礎上額外添加,那可就大大超標了哦! 嬰兒對鹽具有。

高度敏感性,過早添加鹽,會增加寶寶今後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會影響寶寶今後的飲食習慣,對寶寶尚不成熟的腎臟造成負擔。

此外,太鹹的東西胡讓人覺得口渴,寶寶也一樣。食鹽過多,會讓寶寶的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的溶菌酶減少,病毒就有可能在口腔裡面滋生了。

寶寶患病的幾率就會增加哦。寶寶的味覺正在發育,對調味品的刺激比較敏感,加調味品容易幹擾寶寶味覺,或導致寶寶拒絕沒有味道的食物。

讓我們爸媽頭疼的挑食、厭食,也許就是這樣造成的!1歲以後就算可以吃鹽了,3歲前也要少鹽哦。

1歲以後吃醬油。有麻麻可能會說:「我家寶寶6個月以後就吃醬油了,等到1歲以後才吃有點遲吧!」但育姐想說,1歲以後吃醬油一點也不遲。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知道寶寶在1歲前是不需要額外攝入鹽的,而醬油中鹽的含量占20%,大概5毫升醬油=1克鹽。

既然寶寶1歲前不需要吃鹽,那麼吃醬油的話也就間接地攝入了鹽,從而導致寶寶每日吃鹽量超標,而且與鹽相比,醬油的量更不好控制。

 

更別說有些寶寶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弱,根本經不起醬油的刺激,長期以往會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對健康不利。

另外,醬油是大豆發酵生產的,可能會對醬油過敏,明確大豆過敏的寶寶最好不吃醬油。現在很多廠家推出了「兒童醬油」,但經過育姐的比較。

兒童醬油和普通醬油的配料表,會發現兩者沒有明顯差別。就算選擇兒童醬油也一樣會攝入額外鹽分,所以1歲以後再嘗試醬油是比較好的選擇哦。

2歲以後才可以吃醋哦。醋雖然是一種釀造的調味品,但是寶寶偶爾「吃醋」,不僅可以幫助殺菌,還能預防感冒。

不過,沒有權威機構給出嬰幼兒和兒童每天攝入醋的建議。基於寶寶味覺發育的程度,我們建議2歲以後再給寶寶吃醋,2歲以後的寶寶。

味覺系統發育成熟,胃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發育相對完善,這時候「吃醋」,寶寶的腸胃系統能夠承受酸的刺激,也能避免造成寶寶味覺遲鈍。

如果想給寶寶嘗試醋,那加醋的量僅限於1-2滴,不宜過多哦。 添加輔食以後少量吃糖。育姐其實是不建議小寶寶吃糖的。

雖然寶寶愛吃,但是糖吃多了,危害可是不少!比如吃糖過多,寶寶比較容易產生飽腹感,影響進食量,時間長了。

就會減少其他營養素的攝入。而且糖吃多了不僅容易患蛀牙,還會令寶寶忽略其他的味道,造成厭食、挑食。但為什麼說添加輔食以後就可以吃了呢?

因為這是避免不了的,市面上的一些輔食產品或多或少都會加入糖分。可以吃≠要多吃,在選購輔食產品時,要看配方表,含糖量越少越好。

其他食物裡不要再給寶寶單獨加糖。 0-6個月。小於6個月的小寶寶只能代謝乳糖、蔗糖等簡單的糖。

 

所以只能吃奶;媽媽只要哺喂寶寶母乳或配方奶粉就可以了,不必再添加糖。 6-12個月。半歲以上的嬰兒開始分泌澱粉酶。

初步具備消化多糖澱粉的能力,因而4~6個月時,父母要及時為寶寶添加輔食。父母要儘量為寶寶自製輔食,儘量少讓寶寶吃成品食物。

在購買成品輔食時,應儘量選擇低糖或無糖食品。(ps:1歲以內不能吃蜂蜜哦) 1-3歲。這一年齡段的寶貝胃腸消化功能進一步加強。

能吃的飲食種類已接近成人,只要讓寶寶均衡攝入穀物類、蔬菜和水果、畜禽肉類和魚蝦、蛋類、奶豆類及其製品,就能保證寶寶對。

糖、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其他營養素的需求。像糖果、甜點、霜淇淋、甜飲料等高糖食品,可以用作對寶寶口味的調劑而偶爾食用,但不能天天吃。

其實小編覺得,想要給孩子的食物「調味」,未必一定要加人工調料,用一些天然的食物做出合理的搭配,也可以做出美味的食物。

比如在給寶寶做蛋羹時,可以放一些切碎的蝦皮,這樣一來,蛋羹的味道更加鮮美。而在煮粥時,白粥中可放進一些瘦肉、青菜、山藥、紅棗或是紅薯等。

不僅味道更好,而且寶寶攝入的營養也更加全面均衡。對於寶寶來說,調味料還是越少越好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6196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