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寶寶大一點之後,我們往往為了省心,會給寶寶用學步車,一來可以學習走路,二來寶媽們也可以輕鬆一點。可是你知道嗎?這是不對的!
很多父母很關心孩子的成長,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落後於同齡寶寶,在生活中,就會有一些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寶寶能夠「追上步伐」,就買學步車讓孩子練習。 小編在此提醒爸爸媽媽們,過早地使用學步車,危害可是很大的。
學步車的特點
有時候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當寶寶快要學走路時,寶寶都不太喜歡被爸爸媽媽抱在身上,而是想要下地去玩,這時就需要爸爸媽媽彎下腰去扶著寶寶,會感覺很累。並且寶寶學走路的時候也很費力,不穩的雙腳要支撐身體,需要費很大勁,但是學步車可以藉助車輪讓孩子能自由挪動腳步,無需爸爸媽媽彎腰扶著因為這時一個學步車就可以把爸媽解放出來了。
寶寶過早用學步車的危害
其實關於學步車,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使用,因為學步車不僅不會幫助寶寶儘快學會走路,還會讓寶寶的運動能力的發展受阻礙。這是為什麼呢?
一、易讓寶寶骨骼畸型
我們知道寶寶在學步車內,寶寶的腳經常是彎曲著的,而且也不需要寶寶站直保持身體的平衡,在學步車上很容易就滑動起來,失去鍛煉腿部肌肉的機會。久而久之,寶寶的腿有些就會成為「X」型腿,兩膝蓋內側突出膨大,兩小腿向外撤,兩膝關節靠攏時踝關節不能併攏,看上去像「X」形;有的兩條小腿向外彎曲,兩踝關節關攏時,膝關節不能靠攏而呈「O」形,成了「羅圈腿」。
二、寶寶墊腳走路
俗話說「七坐八爬九長牙」,但是有些寶寶成長稍微慢點,就不太符合這個規律,家長需要耐心等待孩子成長。心急的家長弄來學步車,但是由於學步車有些坐墊比較高,寶寶身高還不夠,這時候寶寶坐在裡面就容易踮起腳觸底,所以寶寶在這個時候經常坐學步車,容易讓寶寶養成墊腳走路的習慣。
三、運動能力發育遲緩
如無特殊情況,寶寶的成長一般會遵循自然的規。一般到7、8個月,寶寶就會自然地練習坐、立、滾、爬等能力,如果此時有學步車的介入,寶寶可以藉助學步車輕鬆自由運動,缺乏真正的鍛煉這種運動能力的學習就會遭遇阻礙,以「滑動」代替其他運動。
四、影響專注力、智力的的發展
孩子在學走路時,最開始也是怕摔跤,所以會比較膽小,但是這個時候寶寶又會經不住地面的「誘惑」而去探索。在這個反復試探的過程當中,寶寶可能學會了觀察,會想辦法怎樣去達到一個目的地,注意力也會被腳下的地面所吸引,專注能力也會比較好。相反,如果是學步車的話,寶寶看到其他好玩的東西的時候,不用擔心腳下,只需要奔著那個方向就可以,如此一來寶寶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圍的事務所分散,注意力不能持久。
怎樣促進寶寶運動能力發展
想要寶寶能夠早點走路,或者運動能力發展比較協調,平時的培養也是可以起到相應的作用。
一、親子遊戲助成長
有些媽媽會覺得帶孩子很累很辛苦,尤其有些比較喜歡電子產品的媽媽們,一邊帶孩子一邊玩手機,或者是給一個東西給寶寶自己去玩,然後自己玩自己的。媽媽們其實可以放下手下手頭的事情,多與寶寶玩玩遊戲,這樣不僅能促進親子間的交流,也能在玩中鍛煉孩子的運動能力。
二、不過多干預順孩子發展階段性特徵
雖說「七坐八爬九發牙」,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不一定完全按照這個說法來,或早或晚,如果成長比同齡孩子稍微慢點,但是差距不是很大,可以不用擔心,但是如果差距比較大,偏離正常水準範圍,建議帶寶寶去就診以免耽誤寶寶成長發育。
三、讓孩子自己抓拿東西鍛煉肌肉
我們有時候匯京藏看到寶寶將手裡的東西扔出去,然後又要去撿回來,反反復複、樂此不疲,有些爸爸媽媽就會為其代勞,主動撿回來放在他手裡,也不許他再次扔出去。其實這樣還不是對寶寶好哦!因為寶寶在這個丟與撿的過程當中,手部肌肉會得到鍛煉,當他試圖去撿回來的時候,會讓自己爬或者扭動身體,這樣反而會鍛煉身體的肌肉能力。
我們知道揠苗助長不可取,對寶寶也是一樣,寶寶的成長發育會遵循自然的規律,不要因為想要孩子比別的孩子早點起步而過於心急,耐心等待孩子的每一步成長,何嘗也不是一種幸福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