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爸爸媽媽是否愛幹活,家裡是否整潔,對孩子的影響竟然這樣大!房間淩亂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再不知道就晚了!
兒子放學後,經常把書包一扔,書散落的到處都是,每一次看到我都很生氣。
有一次,因為書到處亂放,臨去學校前找不到了。我有些生氣地說:「該,讓你到處亂放,真不知道你這臭毛病跟誰學的。」
兒子看了我一眼,說:「還不是跟你學的,我只不過弄丟了幾本書,那咱家這麼亂應該怪誰?」他說完後,我看了一眼房間。
整個客廳非常淩亂,臥室裡更是雜亂不堪,被子沒有疊,鞋子到處亂放,我真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生活環境。我和妻子屬於大大咧咧之人,對於家庭很少收拾。
每次回家,我感覺自己都累癱了,躺在沙發上刷朋友圈。剛開始,妻子還會稍微收拾,但後來她也厭倦了,因為每天的工作也讓她很累。
時間久了,我們養成了懶惰的習慣,除非家裡來客人,否則絕對不願意收拾。躺在沙發上傻事也不想做,甚至喝水都想讓7歲的兒子幫倒。
時間長了,我們兩個人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兒子,他放學回家後也開始變的懶惰,做完作業後就躺著看電視,書到處亂放。
一家三口仿佛生活在「豬圈」裡。 其實,家長的行為深深的影響著孩子,一個房間淩亂的家庭又怎麼會養出習慣良好的孩子呢?
他的行為只會比你們更嚴重,不懂得收拾,不重視個人衛生,甚至沒有絲毫的集體衛生意識。上週六,我去同事小何家做客,他們的房間收拾的非常棒。
明亮的地板,門口擺放整齊的鞋櫃與我們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何的女兒正在書房裡寫作業,我拿著給她買的禮物來到書房。
她看到我後開心地說:「謝謝你,叔叔。」在和她說話的間隙,我環顧了一下書房,所有的書整齊的擺在書架上。
學習桌上也非常整潔,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我笑著對她說:「你們家收拾的可真乾淨,可不像我們家那麼亂。」她說的話讓我受益匪淺。
「叔叔,我都習慣了,我爸媽愛乾淨,從小就是這樣要求我的,有一次因為起床沒疊被子,被媽媽罰不讓吃早飯,後來我就記住了。」
吃飯時,我對小何說:「難怪你女兒學習成績這麼好,這都是你們平常生活習慣好啊」。小何說:「也許吧,我覺得家裡乾乾淨淨的會讓人心情愉快。
如果房間淩亂,我們會感覺很壓抑。」後來我才知道,小何經常專門拿出時間收拾家裡,他覺的我們外在的環境是內在的投射。
如果在髒亂臭的環境裡,人會產生負能量,脾氣也會變的非常暴躁。家裡的髒亂也會帶來思想上的混亂,會讓我們遇到事情缺乏冷靜。
孩子在這個環境裡學習成績自然上不去,因為這個環境讓他很煩悶。哈佛商學院調查顯示一所學校中課桌收拾齊整的孩子往往都是那些成績優異樂觀開朗的孩子。
因為整理使得他們學會了規劃、學會了耐心,心無積塵,面目清明。
德國和日本的整理收納術風靡世界,都是透過整理物品瞭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
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有序、開明的方法。如果我們的家庭環境是雜亂無章、灰塵飛絮的,那麼我們經常會因為找不到某件物品在孩子面前急躁發怒。
我們因為過多關注於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對他們歸類整理能力的培養!
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力,他們會在無意中模仿父母的做法,如果你經常把家裡收拾的非常乾淨,那麼在這種環境下,他也會很快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反之,如果家裡雜亂無章,那麼他的生活狀態和心情也都是雜亂的,學習成績自然會受到影響。 一個人的房間裡藏著自己的生命狀態,藏著孩子的未來。
朋友蘇菲是一家學校的高級語文老師,讓他鬱悶的是兒子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好,後來他跟兒子溝通。
兒子說:「每次回到家,我心裡就很煩悶,一點也不想做作業,感覺很壓抑。」一開始,蘇菲以為是孩子為學習不好找的藉口。
直到他看了一本書才知道家庭雜亂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原來,在蘇菲家裡,他們的床上總是會堆滿捲成一團的衣物,沒洗的餐具。
連洗碗池都放不下,廢紙到處都是。雜亂無章給她造成了很多麻煩:圖書館借的書沒及時還就丟了;忘了交電費差點被人家斷了電;
經常花一兩個小時翻箱倒櫃找信用卡;如果要是找書,她經常要翻上半天。妹妹來到她這裡,實在看不下去,幫她收拾了整整一天時間,可沒多久有亂了。
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後,蘇菲經常拿出時間收拾房間,時間長了她養成了一個優良的習慣,找東西再也不用翻箱倒櫃了。
所有的物品擺放的都井然有序,更讓她欣慰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去了。學會整理自己的房間。
讓一家人生活在舒適的環境當中,這裡面不僅對你影響巨大還藏著孩子的未來。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粉絲團【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