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媽這半年來很是煩惱。兒子剛滿2歲了,以前身體還行,可不知什麼原因最近總是發燒。上個月就發了兩次燒,而且溫度還很高,一般都在39℃以上。帶寶貝去醫院檢查化驗,醫生說是病毒感染。服過藥後燒就退了,可沒過多長時間以後又發燒,如此反反覆覆的已經快半年了!
為孩子這病媽媽可操碎了心,身心疲累老公又不在身邊就忍不住在朋友圈發個心情。其中一個朋友看到這情況就說孩子可能是積食發燒了,如果是的話最好是帶孩子去中醫看看。
為孩子健康噹噹媽第二天就去朋友介紹的那家醫院看診。經過醫生檢查和詢問,最終確診讓孩子反覆發燒的罪魁禍首就是積食。
噹噹媽聽到是因為自己的緣故導致孩子反覆發燒就忍不住抽自己嘴巴。原來噹噹媽看著孩子比較消瘦因此在半年前就為孩子制定了一個營養套餐,每餐是葷素皆有,還有餐後水果。可沒想到孩子的脾胃消化不良,吃的太多產生積食而最終積出病來了。
醫生表示如果孩子本身就有積食症狀,家長還變著花樣的引誘孩子吃各種食物,孩子的積食症就會進一步加重,從而產生內熱,出現發燒的症狀。
寶寶積食的症狀:
1、厭食
2、口氣臭穢
3、舌苔厚白
4、睡不安
5、大便異常
6、免疫力低,常發燒咽喉痛
寶寶的生理抵抗力低所以難免出現問題,積食發燒也是寶寶常見的問題之一,但是很多家長們都分不清楚積食發燒和感冒發燒的區別:
小兒積食引起的發燒表現,在發燒之前,孩子食慾非常好,吃多了,舌苔厚膩,沒有明顯的嗓子紅腫,咳嗽,感冒等症狀。
而感冒發燒則分為風寒與風熱發燒。風寒發燒多發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時,表現為頭痛、怕冷、無汗、發熱、鼻堵、流清涕,咳嗽,喉嚨發癢。
除了以上方式,還有一種更簡單的判斷孩子是感冒發燒還是積食發燒的方式。我們可以摸摸孩子的肚子和後背。如果後背比肚子熱,就是感冒發燒;如果是肚子比後背熱,就是積食引起的發燒。
為了防止孩子積食,家長一定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飲食,另外,積食是「標」,真正的問題往往是「脾虛」,脾虛的孩子更容易積食。所以平常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健脾食物,如山藥、栗子、小米等。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