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過了產假的女性,馬上就要上班了,可是小傢夥還在吃母乳,如何才能兩全其美呢?產假結束後,一直堅持母乳餵養的媽媽遇到了一個大難題——不能按時哺乳,這可怎麼辦?如何才能做到既堅持母乳餵養,又不耽誤工作呢?在這個期間如果能夠把母乳保存好,媽媽上班就不會影響到寶寶的哺育了,下麵聽聽我們為你推薦的母乳保存妙招吧!
提前準備篇——調整哺乳時間、積蓄母乳
調整時間——在媽媽上班前1—2周,就開始按照媽媽上班時間給寶寶餵奶,要根據媽媽上班後的作息時間,調整、安排好寶寶的哺乳時間,讓寶寶慢慢的適應。對於工作地點離家比較近的媽媽,可以在上班前喂飽,午休時回家餵奶一次,下班後再喂,加上夜間的幾次餵奶,寶寶的需要基本上就能滿足;如果離家遠,就提前把母乳擠出保存好,請家人代喂1—2次,晚上回到家再餵奶。
積蓄母乳——媽媽們可以提前1—2周擠出一些母乳儲存備用,將擠出的母乳裝至容器內冷凍或冷藏保存。
實際操作篇——用具、儲奶、解凍
第一步——準備用具
準備好吸奶器及儲奶用具——儲存母乳的用具最好使用適宜冷凍的、密封良好的塑膠製品,如母乳保鮮袋,其次為玻璃製品,最好不要用金屬製品,母乳中的活性因數會被附著在玻璃或金屬上而降低母乳的養分。
第二步——吸奶
吸奶是為儲奶做準備,媽媽可以在上班前一天或在上班前將母乳擠出儲存,並在容器外貼上擠奶的日期及時間,這樣就避免了母乳不潔、過期導致細菌滋生,引起寶寶發生消化道疾病。
媽媽們即使再忙也要保證每3小時吸一次奶,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奶脹和泌乳量的減少,使母乳餵養可以更好地繼續下去。吸出的奶同樣可以儲存起來,讓寶寶有充足的母乳吃。如果單位沒有冷藏設備,媽媽可以準備一個迷你小冰箱,暫時儲存,回到家要儘快讓寶寶吃掉或送至冰箱冷藏。
第三步——儲存
母乳的儲存關鍵是記憶體具的選擇,母乳的容器時間要留點空隙,不要裝得太滿或把蓋子蓋得很緊,以防容器冷凍結冰而脹破。最好將母乳分成小份(60—120ml)冷凍或冷藏,方便家人或保姆根據寶寶的食量餵食,不會浪費,並要貼上標籤,記上日期。
小貼士:下面是國際母乳根據多年的研究成果,對母乳保存的期限列出以下時間表:
室溫保存:
初乳(產後6天之內擠出的奶)——27—32℃室溫內可保存12個小時;
成熟母乳(產後6天以後擠出的奶)——15℃室溫內可保存24小時;19—22℃室溫內可保存10小時;25℃室溫內可保存6小時;
冰箱冷藏室保存:0—4℃冷藏可保存8天;
冷凍保存:冷凍箱的情況決定著母乳冷凍的保存
如果在冰箱冷藏室裡邊的小冷凍盒保存,保存期為2周;
如果是和冷藏室分開的冷凍室,但是經常開關門拿取物品,保存期為3—4個月;
如果是深度冷凍室,溫度保持在0℃以下,並不經常開門,則保存期長達6個月以上。
儲存過的母乳會分解,看上去有點發藍、發黃或者發棕色,這都是正常現象。
第四步——解凍
冷凍的母乳在解凍時,密封袋應該先用冷水沖洗,逐漸加入熱水,直至母乳完全解凍並升至適宜哺喂的溫度,或放置在冷藏室慢慢解凍退冰。為了不破壞母乳中的養分,不要將母乳直接用爐火或者微波爐加熱。
解凍達到適應的溫度後,直接倒入奶瓶中就可以喂寶寶了。但要注意,解凍後的母乳一定要在24小時內吃掉,並且不能再次冷凍。
保存的母乳如何加熱?
不論是冷藏的母乳還是冷凍的母乳,都會遇到存放和加熱的問題。育兒專家們建議,存放母乳應該使用專用的容器,比如母乳保存袋或母乳存儲杯等。每一袋(瓶)母乳都要標上吸出來的時間,至少精確到「上午」或「下午」,以便重新加熱給寶寶吃的時候可以做到「先吸出來的,先吃掉」。
母乳的加熱要引起重視,如果方法不對就會破壞裡面的營養成分。母乳最好不要使用微波加熱,第一受熱不容易均勻,寶寶容易吃到「陰陽奶」;第二目前各方專家對微波是不是會破壞維生素的說法不一。爐火也不適合加熱母乳,因為溫度太高,會破壞營養。
比較好的加熱冷藏(凍)母乳的方法有三種:
1、隔水燙熱法
如果是冷藏母乳,可以像冬天燙黃酒那樣,把母乳容器放進溫熱的水裡浸泡,使奶吸收水裡的熱量而變得溫熱。浸泡時,要時不時地晃動容器使母乳受熱均勻。如果是冷凍母乳的話,要先泡在冷水解凍,然後再像冷藏母乳一樣燙熱。
2、溫奶器加熱
把溫奶器的溫度設定在40℃,隔水加熱母乳,溫度更容易掌握。
3、恆溫調奶器
使用恆溫調奶器,溫度設定在40℃,加熱母乳。 如果是冷凍的母乳,可能會出現分層的現象,這是正常的。只要在餵食前輕輕搖晃將其混合均勻就可以了。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媽咪想知道的事】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 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