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在寶寶多大的時候開始訓練他上廁所?早一點或者晚一點對孩子有沒有什麼影響?24個月還不能自主大小便,是尿不濕妨礙孩子嗎?還是從小沒把尿的原因?該如何訓練呢?
看著身邊孩子一個個都告訴媽媽自己要大小便,我心裡有點著急了!我家豌豆已經24個月了,小馬桶前後買了2個,從他18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告訴他,這個是用來尿尿和臭臭的,可結果呢?在他看來,那就是玩具。每次他依舊站著大便在尿不濕裡,才喊:媽媽,臭臭。22個月的時候,還是不能提前告知大人他的大小便慾望,我開始懷疑自己堅持給他穿滿檔褲,從小沒把尿的理念,覺得是尿不濕惹得禍。
因為孩子依賴尿不濕所以失去了提前告知的能力!正好那期間,姥爺天天追問孩子的大小便情況,好心的姥爺到處打聽人家孩子的情況,有些孩子竟然15個月就曉得自己上小馬桶,這可急壞了我那親爹!說我不給孩子把尿就算了,開襠褲也不給孩子穿,還天天兜著個大屁股(尿不濕)到處跑,孩子到現在都不能自主大小便,那完全就是我的責任!老公對我也是連連抱怨,說什麼如果當初聽他媽的。
給孩子把尿,豌豆就會像別人家孩子一樣能控制大小便了!一氣之下,我收起了尿不濕,剪出了開襠褲!結果2個月過去了,他依舊我行我素,站著小便完了,再喊你處理,站著大便好了,再吵著說臭臭!他奶奶強迫他蹲下來尿尿,他就是不同意;說什麼孩子大便有時間規律,每天到點他奶奶就讓他蹲在馬桶上,可他就當坐在上面玩了,該怎麼大便還是怎麼大便。
一切能用的法子算用上了,還是不管用!只想奉上四個字:順其自然!孩子為啥大小便不曉得喊人呢?真的是從小沒有把尿的原因嗎?還是說孩子太依賴尿不濕了呢?為此,我翻來了好多嬰幼兒護理的書,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以免太多新手爸爸媽媽和我一樣不知所措。在佛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中, 肛欲期是2-4歲左右,一般2個月左右就會結束。
孩子肛欲期的結束,標誌著孩子的[性.心.理]開始進入下一階段(生殖期)。如果這2個月裡,家長對孩子的憋尿行為不理解,甚至嚴厲批評,造成孩子緊張、心理壓力大,出現大小便解在褲子上的次數會越來越多,家長看到就更生氣,這樣的惡性循環會讓肛欲期時間延長。有些孩子幾個月甚至半年都不結束肛欲期,性發展就出現了停滯狀態。
肛欲期孩子的表現
肛欲期到來之前,孩子已經能夠告訴父母要大小便,有的孩子還會自己坐在馬桶上大小便了。進入肛欲期後,孩子卻反復出現憋大便或小便,並將大便或小便解在褲子裡的現象,這就是孩子肛欲期到來的表現。在肛欲期,孩子還會出現尿頻、研究大小便、大小便節律變化等表現。
孩子明明已經訓練成功了,可以自己如廁,為什麼突然又不會了,甚至大小便解在褲子上,難道孩子的發育過程會倒退?
寶寶已經2歲8個月了,很早就學會喊要尿尿,要便便。但是最近一兩個月就硬是不肯喊了,非到忍不住了才夾著腿跑過來哼哼,表示要尿尿。我帶她到廁所又尿不出,但轉身就尿在褲子裡,一天換好幾條褲子,感覺越大越倒退了,讓人忍不住對她發脾氣,暈啊!其實,這並不是孩子越大越倒退,而是肛欲期惹的禍。
那麼,當孩子進入肛欲期,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從心裡接納孩子肛欲期的表現:肛欲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必經的階段。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首先是接納,不要因為孩子尿褲子,就打罵、嘲笑孩子,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談論他尿褲子的行為。否則會給孩子帶來焦慮,導致這個階段的延長。
2、不要打斷孩子憋大小便的行為:當看到孩子夾著腿、憋得滿臉通紅,家長的第一反應是立刻把孩子按在馬桶上。其實,這會打斷孩子正在進行的體驗。當寶寶大便反復出現時,也千萬別認為這是便秘,就給寶寶吃降火藥,用開露塞,這會讓孩子對大便產生恐懼,影響肛欲期的進程。
3、當孩子尿褲子時,請平靜對待:當孩子尿褲子時,別因為覺得麻煩或者丟人,就責備:告訴你多少次了,尿尿要喊人!怎麼這麼不聽話!,而應該平靜溫和地說寶寶,沒有關係,媽媽給你換一條乾淨的褲子,然後麻溜地給孩子換上吧!如果換褲子太頻繁,也可以給他穿上紙尿褲。其實孩子知道要去上廁所,但又無法做到,加上家長的指責,這樣的壓力和糾結會讓孩子感到無助和痛苦。
4、與老師溝通,幫助孩子度過肛欲期:如果孩子在上幼稚園,父母要和老師溝通,請求老師的積極配合,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肛欲期。比如,給孩子多帶幾條褲子,請老師幫忙更換;請老師不限制孩子的大小便時間,允許孩子按自己的需要自由地上廁所,這樣的自主大小便權利,能夠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肛欲期。
哈哈,看到這些中西結合的理論知識,我頓時就放心了,2周歲才是一個開始。
之所以還不會喊便便,那完全是肛欲期還沒來臨啊,和是否把尿以及尿不濕都沒關係。
希望此事有這等煩惱的爸爸媽媽們,我們一起靜心等待,抓住孩子的肛欲期,爭取一下子度過。
點選以下圖片,進入我們粉絲團給我一個讚,更多育兒、孕育、親子相關文章等著你哦!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