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靜
閒聊時,欣說,已經幾天沒看見兒子了。
欣自己支撐著一家餐廳,面積三百平,員工二十幾人。餐廳里人來人往,菜進菜出,欣一個人既做大堂經理又做財務出納。
欣的老公在公司,總是出差。兩個人都像陀螺一樣忙起來,誰也幫不上誰,孩子的事情一概交給爺爺奶奶。
我說,你又不缺錢,為啥非把自己忙成這樣呢?
欣說,為孩子攢錢!想盡力讓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享受好的生活。兒子以後要上學要出國,買房買車娶妻生子,做父母的不能因為拿不出錢來耽誤孩子。
況且現在,自己還年輕,就該為了孩子努力奮鬥,以後也就不後悔了。
說到孩子的學習,欣不知道兒子的班主任是誰,不知道兒子最近的考試成績,不知道兒子一屋子的玩具到底哪個玩得最多……
欣認為,小學階段誰帶都一樣,交給奶奶完全放心,自己先賺錢,等到孩子上了初中,自己再親自督促也不遲。
到底是該先賺錢,還是應該先帶娃?
我想,是該先陪在孩子身邊吧!因為,我怕,等我攢夠了足夠多的錢,我的孩子已經長成了我和他自己都不希望的樣子。
一棵小樹苗,小的時候沒有修枝剪葉,大了再想改變怕是要傷筋動骨,結果也未可知。
母愛是前半場的全身心投入,後半場的得體退出吧。最失敗的父母,是前半場自以為是的缺席空崗,後半場自以為是的橫加阻攔。
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一定不好嗎?我想,這需要一個評判的標準,也要看老人的三觀,也要看父母的行為。
和兒子去學英語,我總能看到兩對祖孫。一個是奶奶帶著孫子,兒子兒媳在外地工作,老太太每次都要帶上老花鏡,坐在孫子身後,不時地提醒孫子,
「老師告訴你翻書!」「舉手!」「鉛筆拿好!」「大聲讀!」……
孩子也依賴奶奶的提醒,老師說的也不注意。要是奶奶沒出聲,孩子就會一臉茫然地回頭看。
孩子被奶奶養成了「牽線木偶」,不免讓人擔憂他的未來。要多少錢才能給他一個自立會思考的好習慣!
還有一對是爺爺帶著孫子,來了就會抱怨,孩子媽媽非逼著孩子學這學那,把孩子都累壞了,讓老師不必太認真,孩子父母知道賺錢,卻不知道花在正地方。
有一次,孩子和旁邊的小朋友搶東西,沒占著便宜,就去找爺爺。爺爺在屁股上拍了兩大巴掌,吼了一句「完蛋玩意兒」,然後大著嗓門開始指責旁邊的小朋友,小朋友的媽媽辯解了兩句,戰爭立刻升級了,小孫子哇哇大哭,爺爺大喊大叫。
大家都很尷尬,道德倫理讓我們不忍去和一個老人吵,老人用憤怒宣告他們的「強大」,留給我們就只有無奈了。
我想,孩子的爸爸媽媽一定不知道孩子的狀況。還為自己的自由時間而歡欣鼓舞吧,還在為自己日益豐滿的錢袋而樂不可支吧!
是不是,有一天,也會奇怪,孩子為什麼變成了這樣?
表姐的兒子小時候還是大家眼中懂事優秀的好孩子,到了高中就抽菸喝酒打架談戀愛。表姐痛哭流涕,不明白,那麼陽光優秀的兒子為什麼變成了這樣?
因為,小學的時候,你覺得家遠事忙孩子懂事,交給委託班。媽媽只管晚上睡覺,節假日旅遊!
因為,初中的時候,你覺得孩子優秀老師負責,交給學校,媽媽只管補課報名交費開家長會!
因為,高中的時候,你覺得他學的東西自己都不會,看不懂講不了,住校還能上晚自習,媽媽只管送錢收髒衣服,告訴孩子要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5538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