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的要孩子跟別人打招呼。比較不怕生的孩子,還順著大人,緬靦的問聲好。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不說就是不說。

每一個媽媽都希望自家孩子是一個大方、懂禮貌的孩子。遇到熟人時都會讓孩子和別人打招呼,有些熟人也會親昵的湊過來逗逗小朋友或者抱抱,而這個時候大部分的小孩都會表現出「不要」的樣子,有些孩子還因此發脾氣、哭一鼻子等。這樣一來,媽媽們就會覺得自己很沒面子,會讓別人誤以為自己沒教育好孩子。 於是就開始來硬的了「你怎麼這麼沒禮貌」、「媽媽平時怎麼教你的」、「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孩子越哭越厲害,氣氛也越來越尷尬,甚至父母會感到「丟人」。 有的時候你還會發現,讓孩子和這些人玩,他們是願意的,但如果有「抱抱」、「親親」這樣比較親昵的動作時,孩子就不願意了。 這是正常現象,媽媽們真的不需要逼孩子成為「自來熟」,爸爸媽媽的熟人,在孩子眼中不一定是熟人。他們和陌生人之間保持正常的距離和關係,家長應該慶倖才是,怎麼能去責駡孩子呢。

假設,你的孩子被 陌生人抱起來也不哭不鬧,和陌生人之間親昵也不會覺得不舒服,那當媽是不是就該頭疼了?萬一哪天真來個壞人,你的孩子對待陌生人就像對待你一樣,你就該哭了!父母強迫孩子接觸陌生人,其實是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的。這種傷害,是潛意識裡的,會讓孩子分不清安全與不安全,給他們的心理帶來壓力,從而引發不安障礙症。

父母一定要分清孩子是認生,還是自我保護行為。認生的孩子一般會表現為害怕與陌生人接觸,而自我保護能力強的孩子,只是不喜歡和陌生人有更深次的接觸。孩子自我保護行為能力越強,越不會輕易的和他們認為的陌生人接近,這並不能說明孩子是認生的。家長不要逼自己的孩子成為「自來熟」,孩子在認知健全的過程中,都會有這樣一個階段,這是好事兒,說明你的孩子情商較高。

硬要孩子成為「自來熟」,無疑是揠苗助長的行為,會讓孩子在認識陌生人這個人階段中產生混淆的概念,這樣是在害他們。孩子的很多潛能都是家長不能預料的,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天性,激發他們的潛能,切不可用自己的眼光來衡量孩子的問題。如果希望孩子性格開朗、懂禮貌,做家長的只需要做好「表率」作用,孩子自然會學習你的模樣,在今後的社交過程中成為一個佼佼者!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