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小孩翻臉比翻書還快。面對這不分場合、什麼事,說哭就鬧,說鬧就蹦的熊孩子,家長心裡的洪荒之力,很難hold住。
常聽大人嚇唬孩子,可孩子根本不買賬。還是學這個媽媽吧。
1、出門前,跟孩子約定,只可以買一樣玩具,不喝飲料,按時回家。孩子雀躍地點點頭,一臉的喜悅,只要帶著出門,怎麼都ok。
玩具攤前,關於之前的約法三章,孩子早已跑到九霄雲外。面對媽媽的拒絕,熊孩子是一哭二鬧三趴地,這位媽媽很淡定,低頭玩手機,就跟眼前孩子,不是她的。
過了十分鐘,孩子的哭聲減弱了,這位媽媽拿出手機,把出門前的那一段話,放給孩子聽,問他,說話算數不算數?
算什麼數啊,小孩子搖頭。
2、中午,媽媽說做紅燒魚給孩子吃,可飯菜一到桌,沒有魚。
3、熊孩子喜歡跟媽媽玩叛逆,說水杯裡的水燙,偏要伸手去摸。
不能摸,這話只說一遍,即使,可以阻止孩子再繼續摸,這位媽媽也沒有去做,她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把小手伸向水杯,然後「哇……」一聲哭了。
燙不燙?事後還得補上一刀,要知道,這一刀絕對是讓孩子長記性了。
4、熊孩子偶爾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跟小朋友玩,做錯了事,媽媽說了他,他反而動手打媽媽。
媽媽一副傷心的模樣,哭了起來,孩子立馬停止了手上的動作。以柔克剛,用再治熊孩子的上,也特別見效。
5、這位媽媽買了一些玩具在家,作為獎品。
孩子表現好的事後,就獎勵一個玩具。相反,如果做錯了,就要收回一件玩具。
這個方法,屢試不爽,避免了很多不愉快的交涉。
6、熊孩子毛手毛腳的,不下心摔壞了玩具,自己傷心的大哭。
這位媽媽只會在一旁拍著他的肩膀,像一個朋友那樣安慰他,因為熊孩子並不是故意的。即使摔壞了東西,此處也不應當有懲罰,因為他不是故意的。
7、吃飯的時間到,熊孩子再三強調不餓,不想吃飯。
這位媽媽沒有說什麼,只是當著孩子的面,把飯菜吃的津津有味,不一會,熊孩子說想吃飯。
這種循循善誘的懲罰,會讓你「贏」的很優雅。
8、熊孩子犯了大錯,比如,壘砌板凳,爬上了飄窗,往樓下扔積木。
這位媽媽,在這種問題上,採取「一條道走到黑」的模式,必須嚴厲懲罰,開啟冷戰和皮肉之苦的雙重模式,有重有輕才有比較,孩子心中能明白自己犯了多大的事。
9、不管人前,熊孩子多麼作,這一位媽媽從來不發作。
回到家,一切安頓好,開始談話模式。在這位媽媽的眼裡,保護熊孩子的自尊心,是懲罰中一個重要的緩沖劑。
10、這位媽媽犯了錯,主動願意受罰,言語上承認錯誤,行為上,滿足孩子的一個願望。
孩子明白,懲罰是因為犯錯,跟是誰沒有關系。
孩子的成長,就是伴隨著不斷犯錯的過程。所以,很多人在看育兒文,說到孩子的問題,都會有共鳴感。
不要奢望自己的孩子不會犯錯,犯錯恰恰說明,孩子在經歷和成長,而家長也應該多一些耐心去面對問題,從而找出最合適自己孩子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雖小也是有自尊和內心的,所以在懲罰他們的時候,一定要瞭解他們的內心,適當保護好他們的自尊。
人無完人,何況是一個孩子,在對待各種問題上,不能一概而論,而且,在懲罰孩子這個方面,家人的態度一定要保持一致,切記不能一個打一個護。
點選以下圖片,進入我們粉絲團給我一個讚,更多育兒、孕育、親子相關文章等著你哦!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