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兩歲,地獄的三歲,這大概是每個媽媽最頭疼的時候了吧,其實1-3歲,孩子哭鬧發脾氣,很多時候他們都無法控制自己,這是每個寶寶必經階段!
細數寶貝發脾氣的5大原因
1、過分溺愛。父母如果溺愛孩子,任其為所欲為,有求必應,孩子就會傾向利用父母的失敗,以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放縱失教的情形,會養成他們的暴躁性格。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這些孩子被過度保護,很少受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當孩子遇到批評或相反的意見,便無法忍受。這種 放縱失教的情形,會養成他們的暴躁性格。
2 、 遭受挫折。孩子成長中,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當他們面對著每一天的新挑戰、新任務,總是要遇到各種的失敗和挫折,孩子由於能力問題,不可能總是從容應對。孩子在做事時常常會遇到許多困難,如做不好或自己無法解決時,會自然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挫折感也是孩子發脾氣、哭鬧的主因之一。 兩歲的孩子成長得很快,有一種強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願望,可是卻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礙。這時孩子會對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喪,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因此要發洩。
3、 父母示範作用影響。縱觀身邊的家庭,我們能夠發現:如果父母的脾氣也不好,孩子的脾氣也不會好到哪裡去。長期與愛發脾氣的人一起生活易被同化,家長的脾氣問題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言行。父母情緒不好或脾氣暴躁,會使孩子經常遭受責駡,使孩子長時間感覺心情壓抑或不滿,自然也會用發脾氣來發洩。許多父母在兒女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有可愛的影子,也有可憎易怒的形象。
4、 餓了、渴了、累了、睏了。饑餓和乾渴會讓孩子感到焦慮、不安全,降低處事能力。不過,孩子一般是先表現出不耐煩,如果父母能夠及時的採取對應解決措施,孩子就會本能地平靜下來。但父母忽視孩子的[生·理·需·求]且對孩子「指責、制止、吼叫、不耐煩」的時候,一點不滿意的小事情,即便是在平常看起來很合理的,都可能讓孩子一觸即發。此外年齡在2-3歲的孩子可能已經不睡午覺了,但是體力仍不足以支持過久,而身體疲累會令人容易發怒。 若嬰兒濕了尿布,肚子餓了或身體虛弱等,都可能令他們容易發怒。
5、 健康方面的原因。 身體不適、生病了都會影響控制能力。 還有在生病期間,孩子受到的待遇特殊,一旦病好了,特殊待遇取消了,但在他頭腦中並沒有取消,孩子便會發脾氣。父母們首先應該瞭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其次瞭解孩子是怎樣通過發脾氣來得到需求的表達;然後和孩子溝通,瞭解和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最後明確地告訴孩子他的這種反應方式不受歡迎。
應對孩子哭鬧全攻略
1、請表現對他的愛。千萬保持冷靜,發火的父母會使孩子更加發火。記住,你面對的只是一個孩子——你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要來抓你的大妖怪。你可以發洩怒氣,但是不要針對自己的孩子,畢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溫柔、溫和地和孩子講話,對他安靜下來有好處。如果孩子在叫嚷,注意簡化自己的用語,而且平靜地和孩子說話。靠近孩子,抱他愛他。身體上的親密能達到很好的安慰效果,可以使氣氛緩和下來。讓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或者親密地坐在孩子身邊幫她平靜下來。
2、適當轉移注意力。音樂有鎮定的功效,放點音樂,家裡有比巴的話,可以給孩子播放一首他最愛的兒歌、故事等,這樣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哭鬧停止。
3、不予理會,給孩子冷靜的時間。有時候孩子會存心想試探你而故意哭鬧,此時你只要站穩立場,他看看沒有指望控制你了,會安靜下來,就不會再任意哭鬧了。孩子因為得不到某一樣東西而大發脾氣,千萬不要為了讓他安靜而把東西給他。
4、隔離政策。 心平氣和地把孩子抱到另外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不再哭鬧時,就可以回來。等他回來之後,和他談談剛才的事,以及如何避免這種狀況發生。萬一孩子再度哭鬧,仍舊採取隔離政策。如果孩子在店鋪裡大哭大鬧,只要平靜地把他帶出來或帶上車。等他哭過之後,再繼續把剛才的事做完。不要讓孩子覺得發脾氣可以阻止你採購。 不要在他發脾氣的時候和他理論,他一定聽不進去,等事情過去了,他有一個好心情時,可以和他談談,這樣效果會好。比媽特別推薦安慰發脾氣孩子的方法。
首先將自己的感情放鬆一下, 平靜地告訴孩子你不會改變主意。然後離開房間,在附近的一個地方待著,等孩子自行平靜下來。如果孩子不能自行平靜,就走進去試著替孩子說出他的感受。如果這些都沒用,就再試著講笑話給孩子聽。引薦一位外國媽媽的方法: 「有時候可以自己趴到地板上,模仿孩子說:』我要一輛寶馬!現在就要!』通常女兒會吃驚地看著我說:』媽媽! 』——然後小傢夥就忘記了自己發脾氣。 」 寶爸寶媽曾經遇到過孩子鬧脾氣的可怕情況麼?
點選以下圖片,進入我們粉絲團給我一個讚,更多育兒、孕育、親子相關文章等著你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5461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