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忙看孩子的人越多, 不是應該輕鬆嗎? 怎麼感覺累的很

MS News| 2017-06-25| 檢舉

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家裡的人越多,帶孩子越感覺到累?按理說家裡的家務有人干,飯有人做,連孩子都有人看著,但家裡經常會陷入一片狼藉。自己一個人在家,孩子的吃穿用都是自己在打理,雖然累了些,但是家裡被打理的井井有條,孩子也照顧得很好。

我在坐月子的時候,四個老人加上老公照顧自己和剛出生的小寶寶,應該是人力資源特別充足,效益也是最大化的時候,但是感覺亂糟糟的,經常為一點小事爭吵,例如:要不要洗頭洗澡;要不要給孩子喝水這些小事情都能爭執很久。

讓我們來看媽媽與老人之間的過招:

1.紙尿褲PK尿布

媽媽認為用紙尿褲既省心又省事;老人認為紙尿褲比較貴還比較浪費,不如尿布,花不了多少錢,還可以重複使用。

2.孩子穿衣服PK

媽媽看家裡比較熱,大人穿多少,就給孩子就穿多少。老人看孩子穿的少會冷到,趕緊給孩子裹上兩件衣服。

3.孩子自己睡PK抱著睡

媽媽希望孩子可以養成自己睡覺的習慣,孩子鬧不會很快的包起來;老人看見孩子鬧覺立刻抱起來哄孩子睡覺。

因為老人的介入,阻礙了寶寶學習自己入睡的機會。長期抱著孩子睡覺,會導致寶寶睡眠比較淺,最後弄得大人和孩子都比較累。

4.讓孩子爸爸幹活PK捨不得兒子幹活

媽媽希望爸爸參與養孩子,經常讓爸爸刷刷奶瓶、洗洗毛巾、哄哄孩子;老人覺得兒子上一天的班已經夠辛苦的了,什麼活都不讓兒子干。

最後導致爸爸不會帶孩子,連基本的洗澡陪玩都做不到。

5.孩子生長標準PK孩子胖嘟嘟

媽媽認為孩子胖點或是瘦點都沒有太大問題,只要健康就行;老人喜歡孩子胖嘟嘟的,為了讓孩子多長肉,經常給孩子多喂飯,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

6.坐在餐椅上吃飯PK大人喂飯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讓孩子規規矩矩的坐在餐椅上吃飯,鍛鍊孩子的吃飯能力;老人看不得孩子哭或是閒孩子吃飯慢,還把飯菜搞得到處都是,怕餓著孩子,就自己喂,甚至要追著喂飯

老人經常喂孩子吃飯,導致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家裡有人幫忙帶孩子是一件好事,但是作為老人的,不要過多的干涉爸爸媽媽教育孩子,他們才是孩子的第一撫養人。作為晚輩的,要感激家裡的老人,放棄自己的事情來照顧孩子。有問題一起說開,鬧矛盾就好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5456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