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寶寶一年發燒20次,原來竟是因為它!

mimi| 2017-06-12| 檢舉

發燒是孩子幼兒階段最容易出現的症狀,沒有之一。一名3歲大的寶寶,一年之內發了20來次燒。

用孩子媽媽的話來說,就是「不是在醫院看病,就是在去看病的路上」。

寶寶從2歲多開始,平均每個月都要發熱1~2次;經常是剛好沒幾天,新的一輪又開始重蹈覆轍。

家長一直以為是寶寶體質問題,一年多來想盡辦法,補充營養、中藥小偏方都逐一嚐試,然而並沒有什麼效果。

直到最近寶寶發燒40℃,去到大醫院檢查治療真相才被揭開:一年多來反反覆復發燒,全都是因為積食。

為了不讓不好好吃飯的寶寶缺乏營養,爸媽根據營養食譜精心製作可口的一日三餐,還全天準備了隨手抓取的點心水果。

於是被各種安利吃吃吃的寶寶,終於吃過了頭……

講真,「孩子90%以上的病跟積食有關」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回想一下,你家寶寶是不是也吃得不少?

稍微吃得少一點,就有人忍不住要餵飯、哄孩子再吃幾口;飯(奶)吃得少,那多吃一點其他零食吧。

那麼問題來了,寶寶吃多少容易積食?積食有什麼表現?日常又該怎麼預防和調理呢?

寶寶90%不舒服跟積食有關

積食是中醫獨有的病症,主要是寶寶吃得太多沒有及時消化吸收造成腸胃負擔而出現的各種小症狀。

比如肚子漲痛、乾燥便秘、發燒發熱。

實際上長期積食會直接造成消化系統負擔,容易引發其他疾病,影響寶寶生長發育。

舉個栗子,積食寶寶因為脾胃失調通常會吃不下飯,而見不得孩子少吃一口的爺奶馬上開啟餵(guan)飯模式,寶寶更不願意吃飯,腸胃負擔加重,營養吸收大打折扣。

寶寶積食容易出現發熱,發熱護理不當又容易引起感冒咳嗽,感冒咳嗽又可能引起上呼道炎症……

因為受積食影響,免疫力處於「未激活」甚至下降狀態,時間久了寶寶怎麼會不愛生病?

你家寶寶吃多了嗎?

寶寶食量有限,消化功能還不成熟,本身就不需要太多的食物攝入(即使能夠消化吸收,肥胖也是大問題)。

更何況每個孩子不同,大人都有食量大小之分,總不能每頓都要求寶寶吃得跟參考數值一樣多吧?

嗯,Mommy忍不住說一句,體重50kg的成年人一天的主食參考攝入量在200g左右,就問你做到沒?

寶寶可能更偏好某種食物已經吃了不少,再因為怕營養攝入不均衡被強行餵下雞鴨魚肉蔬菜牛奶水果……就算每種都不多,總量也超過了孩子消化能力。

即使是嬰兒,也能感知自己吃否吃飽;餓了找吃的更是與生俱來的本能,為何總要擔心孩子沒吃飽沒吃夠呢?

這些表現說明孩子積食啦

如果寶寶經常有下面這種表現,就要反思平時是不是吃得太多啦

1.肚子脹

寶寶總是鼓著肚子說疼,肚子裡總是有氣體活動聲;放屁多,大便後又沒事的,一般都是吃多啦。

2.胃口起伏大

原本吃飯香噴噴大人完全不擔心的模範寶寶,突然吃不下了,總是沒胃口,食量大減,如果不是其他疾病多半就是正在積食。

3.不明原因發熱

積食的主要表現之一就是發燒積熱,尤其是胸口和手腳心。沒有感冒受寒寶寶還經常莫名發熱,麻麻就要注意了。

4.口氣重

寶寶口氣重最可能的原因不是上火,而是積食。食物長期堆積在消化道,孩子嘴裡會有酸臭的味道。

5.排便臭/嘔吐

積食寶寶的臭臭和屁會比一般孩子更多,而且味道更臭。如果某次積食特別嚴重,寶寶身體出於自我保護會吐出來。

6.鼻嘴異常

寶寶鼻樑兩側發青、口唇顏色發紅(比平時深)、舌苔厚發白,都是身體存在積食的表現。

寶寶積食怎麼破?

已經發生積食的寶寶,最簡(粗)單(暴)的方法就是餓上一頓(一頓不夠還可以餓兩頓)。

然而包括Mommy在內的麻麻都很難下這種手吧。小傢伙不嚴重的積食,Mommy都是湯水為主來調理。

飲食上

清淡好消化為主,雜糧粥、清湯麵都是不錯的選擇;輔食中的寶寶如果積食,可以吃山楂、山藥、蘿蔔泥。

敲黑板!最重要的一點是,每頓吃六七分飽足夠了,給孩子留足消化空間。

長期積食的寶寶,麻麻需要重新計算日常飲食,包括主食、點心、水果。

千!萬!不!要!餵!了!一!口!又!一!口!

其他方面

飯後適當散步幫助消化,日常盡量保證每天30分鐘以上的戶外運動。

寶寶睡前盡量不吃東西,另外吃飯的時候不看動畫片什麼是,邊看邊吃也容易吃得過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5326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